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未来五年,养老金还会涨吗?
如何充实养老的“钱袋子”,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这释放了什么政策信号?未来五年,养老金还会涨吗?
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阅读量已高达1.5亿↓
什么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以个人主导,工作时一部分钱税前缴纳,退休取的时候再征税。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一起共同支持养老。
作为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制度,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怎么“支”起来?
据人社部介绍,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产品,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更加均衡完善。
城乡居民养老金还会涨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在参保人个人缴费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那每个月能拿到的养老金一定是涨的。而且可以肯定地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养老金还会逐步提高。我们已经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未来将从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共同着力,提高城乡居保保障水平。一方面将推动中央和地方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保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另一方面将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合理确定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标准,鼓励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合理缴费档次,在缴费周期内持续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事关5.42亿多人!
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
截至2020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超过5.42亿人,绝大部分是农村居民,其中包括6870万贫困人员,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未来五年,还将通过几方面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提高待遇水平。一是完善城乡居保保费代缴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实际,为参加城乡居保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增强制度的兜底保障功能。在认定低保对象时,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不计入家庭收入。二是落实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我们将根据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构成方式,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待遇水平;指导各地建立缴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员可适当增加缴费补贴;加快城乡居保基金委托投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素材来源:新华社、中国小康网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姜玉函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