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衡水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提出的“三个聚焦”要求,着眼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需求,创新实干、攻坚克难,有力提升了衡水市困难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六保”要求,助力脱贫攻坚。将衡水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5424元/年,对完全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边缘人口严格落实“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政策,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衡水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2万人,农村特困人员达到2.1万人。投资4500万元改造提升59家供养机构,将衡水市2204名建档立卡贫困失能失养人员全部实施集中供养,使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100多人次。
二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增进老年人福祉。建成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5家,实现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创建星级养老机构37家。开展养老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为衡水市免费培训养老护理人员4550人次。
三是抓机遇、谋项目,提升民政服务能力。在衡水市民政领域谋划养老、社会福利、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殡葬等储备项目24个,总投资31473万元,完成立项17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项目3个,落实项目资金490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9个,资金1232万元。
四是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提高城乡社区生活品质。在衡水市122个社区建起了体育文化、医疗卫生、便民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的社区服务场所,形成了15分钟居民生活服务圈。建成7所社区服务中心、4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在4个街道办事处、10个试点社区设立了物委会,帮助19个老旧小区依法依规成立业主委员会,全部引入物业企业承接服务。
五是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政府中心工作,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社会组织中广泛开展“社户携手共合作,助力脱贫保收官”活动,动员衡水市217家社会组织落实扶贫项目76个,对接贫困户1038个。与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两地社会组织“牵手计划”,实施“京衡社会组织牵手,助推两地民政事业发展”行动,围绕教育、健康、养老等多个领域,与北京市多个社会组织进行对接,先期形成了中草药产品智能采摘机器人等18个项目成果。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深入贯彻衡水市领导干部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兜底民生保障责任,坚决兑现承诺,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衡水日报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