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延迟退休作出以下表述: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建议》中的“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虽然具体方案没有确定,但是各界普遍一致认同的是“小步慢行,渐进式退休”。有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男女退休年龄先统一起来。“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统一到55岁,统一之后再往60岁一步一步延长;男性在女性统一到55岁之后,也开始起步延长,当女性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男性应该延迟到了62、63岁,然后再一起统一延迟到65岁。在保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基础上,女性可以稍快一些,男性慢一些。”
为什么专家会建议“延迟退休”应该从女性开始?早在2012年6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从建议实施的8年间,我国的人口结构、社会养老方面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养老金库存“告急”,80后养老又躺枪!
中国社科院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
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为何又是我们80后?)。
80后养老的尴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6.96%,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变为12.57%,近20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长近一倍,这一代人即是80后父辈这一代人。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世界主要国家老龄化情况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老年人越活越长,出生的越来越少。
2020年10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曾介绍,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世界各国预期平均寿命排名,在其统计的183个国家当中,中国排名为53,属于预期平均寿命世界排名的三分之一梯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5个人养1个人,下降到2018年底2.66个人养1个人。200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4.03‰,而在2019年这一数据降为10.48‰,降幅超过27.23%。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由2000年的7.58‰下降至3.34‰,降幅达到55.94%。
党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辅导百问》称,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将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抚养比下降其实就是典型的“僧多粥少”现象,意味着交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
延迟退休就是让那部分本该领钱的老人们先暂时不领,继续交钱,以保证“僧”少一点,“粥”多一点,以此来平衡矛盾,缓解压力。
延迟退休到底怎么“渐进”法?
业内讨论较多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岁,把女性两档退休年龄统一到一档,再同时延长男女退休年龄;另一种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长,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最终统一男女性退休年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赞同第一种方案,“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统一到55岁,之后再往60岁一步一步延长;男性在女性统一到55岁之后,也开始起步延长,当女性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男性应该延迟到了62、63岁,然后再一起统一延迟到65岁。”
渐进式延迟退休从我国统计局的数据和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80后的男女比例是101.1∶100,90后是109.7∶100,00后(可能存在漏报)是118.9∶100。正在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完成后,我们将见证10后的男女比例,你猜会是多少?估计形势不会太乐观。
2000-2017年男女比例情况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和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士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士要超5岁之多,这也直接回答了为什么专家一致建议先从女性延长退休年龄开始这个问题了,因为,占多数的男性领取养老保险的时间没有女性长,这样便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以确保养老金的持续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