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清稗类钞》故事:替别人打赢官司,儿子无辜死去,报复还是天意
2020-10-08 17:31  浏览:149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崇明县一位姓杨的讼师,隐去他的名字,崇明人,居住在苏州,为人阴险多计谋。凡是诉讼的案子,其他人认为不能赢得,他必出奇招而胜。


苏州有个刘姓的人,家里有钱但是为人吝啬,年轻时曾经向一个寡妇借过钱,后来他富裕了,而这个寡妇家道败落,家境贫穷,几次拿着借据来要钱,他不给,这个寡妇没有办法,家里的日子难过,乘夜色降临,就吊死在他家门框上。

这个人知道后,急忙请来杨讼师。杨讼师一到他家,就忙着与他的家仆人玩掷骰子游戏,没有功夫搭理他,这人就执意打断杨讼师,求问计策,杨讼师说:“你害怕吗?那就赶紧将她放下来。”

这人听言后马上放下吊死的寡妇。过了一阵,杨讼师又意气风发,就像没有事一样,这人又催促他想办法。 杨讼师说:“你如果果真害怕,还不如仍旧将她吊上去。”


这人又听从他的话照做。杨嘱咐他关上门,不要再开门。硬要这人与他一起玩掷骰子赌钱,并且说:”这事非常容易,不要忐忑不安败我清兴。”

天亮后,里正路过他家门口,见到这情景大骇一惊,忙敲门进来,询问怎么回事?这人按杨讼师所教的,答复不知道。随即与里正一起,去报官。

过了一会,衙役到了,而这寡妇的家人也来了,并以寡妇催债不还钱,冤愤而死讨要说法。官府工作人员查验寡妇颈上有两道缢痕,怀疑是移尸过来陷害这家。这个解释,反而使这人反过来告寡妇家人。

这都是杨讼师出的主意所致。杨讼师靠帮人打这些官司致富,饱食暖衣。消闲在家没有其他事做,就返回老家养老。


邻村有个某甲,靠务农为生,他的老婆某氏有外遇,甲也知道这事。一天甲有事外出,他老婆的相好少年又过来,正好碰上甲某喝醉了回来,二人相遇,气忿难当,操刀要杀老婆的那个情夫,那少年受惊逃走。甲怒气未消,随即杀了老婆。

酒醒后后悔起来,想道:”我没有抓到奸夫,杀老婆没有证据。按大清律法就要偿命了!”懊恨不已,求援于杨讼师。杨讼师说:”事已经到这地步,你赶紧回去,今晚不要关门,点一盏灯在房内,拿刀躲在门后,如果有人到,就杀了他。李代桃僵,就可免罪了。”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大清律法规定:凡奸案男女同时被抓获的,本夫可以格杀勿论。甲听了他的话,返回家里静静等来人。

当地风俗,凡是走夜路的走累了,途经人家屋舍,无论这家是否相识,只要见到屋里有光,且没有关门,都可进去休息。

二更之后,果然有人携着夜灯冉冉而至,进屋稍事休息,甲大喜,乘这人还没有坐定,出其不出其不意,突然从后杀了他。天还没有亮,就赶紧去敲门告诉杨讼师,请他一起商量怎么办。

杨一赶到他家,就急忙去查看尸体,仔细一看,不禁大哭起来。原来所杀之人是杨讼师的儿子。杨讼师的儿子长期在外经商,与甲并不相识,正好回来看望他父亲,于是被甲误杀了。杨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哀号欲绝。

迫不得已,就到县里投案自首。县长考虑这案的实情,实在是杨讼师咎由自取,就下令逮捕那个奸夫少年,依法定罪,对甲某当庭仗打一顿后放了,令他出钱厚葬杨讼师的儿子。

原文来源于《清稗类钞》

#民间故事


发布人:39cc****    IP:120.230.5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