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优良的民族传统,“尊老爱幼”是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古训更是“百善孝为先”。礼仪之邦的礼节,一定是对老者十分尊重,养老是历朝都关注的问题。自尧舜时,养老意识已经渐渐萌芽。
而到了唐朝时,养老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它的各项政治制度也十分完善,从官员管理到婚姻管理,从赋税到养老,都有涉及。唐朝的养老制度已经十分细致,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有精神上的慰藉。
先秦时就已经有了相应的养老制度,发展到了唐朝时已经十分完善。唐朝是以儒家为主要治理国家的,儒家十分尊崇礼仪,所以养老作为礼仪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成为了整个唐朝最重视的一个环节。
所有的政治制度和政策都依赖于王朝的强盛,唐朝的经济强大,是当时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人们的生存年限也是逐年增加,如此一来老人的赡养成为了重要的头等大事。今天小编简单的介绍一下唐朝的养老制度。
强盛的国力才是养老制度的重要基础
1、古代老人分为仕与庶两类
古代老人最终有两类:一是当官的退休,另一类就是百姓,一生从事劳作。这两类人群老了都会有相应的政策。
官吏有退休制度,一般到了七十就可以退休了,退休时国家会给一笔工资,而且还会按月给养老金。相对应的普通百姓的养老也是有一定的养老制度。老有所养是必须做到的一项工作。
2、老人的养老制度有哪些?
官员退休,会按照他的级别给予一定的俸禄,开国功臣可以享受与在职时一样的薪水待遇,而一些普通官员拿到的就要少些,比在职时少,有相应的规定。总之官员退休后,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百姓退休则是有另外的规定,首先国家规定,必须有人要照顾老人的起居,这个人被称为“待丁”。
侍丁的工作就是照顾老人,不必纳税,不必驻守边关。而如何养老,又会有一系列的法律和规范,奖惩有度。
唐朝的老人十分幸福
1、有法律规定,执行到位
唐朝的养老有自己的政策,而基于强大的国力,执行得也十分到位。百姓们安居乐业,晚年生活十分稳定幸福。
唐朝的财政十分富足的时候,统治者极为重视老年人的生活,会奖励老人的衣食用度。尤其是到了开元盛世之时,唐朝的老人晚年的物质生活十分有保障。到了晚唐有所下降,因为此时的财政薄弱,无法支撑此方面的花费。
2、全民尊老的思想普及
唐朝的养老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保障,还会看重精神上的陪伴。因为传统的中华美德的影响,百姓们对于孝道的遵守是全民的,社会指引之下,人们都会全心全意的照顾老人。
尤其是唐朝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虐待老人或是对老人冷言冷语,这都会触及法律。由此可见唐朝的老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互助救济型的养老机构出现
1、家庭养老是主体
唐朝统治者重视孝道,甚至是以孝治国,科举制度推行时,科举考试的内容都会与孝道有关。“孝经”就曾经为科举科目。
这种全民自上而下的孝道的传颂,使得唐朝的养老做得十分顺畅。唐朝时,以家庭为主体,家人来照顾长辈,遵守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民风淳朴善良。如果谁家孝道突出,国家会出面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民间机构悲田养病坊出现
为了能够救济那些特殊的老人,民间出现了救济机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救济那些老人。百姓对这种民间机构也是支持且认同的。
国家与民间机构相互支持,给老人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保障,使得唐朝的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安定祥和的社会,促进了整个社会进一步的经济发展。
中华传统源远流长,孝道至今依然是对一个人品德衡量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从唐朝的养老制度中就能看出古人对于孝道的重视。
唐朝统治者为了能够稳定社会,和谐发展,从各方面来宣扬和教化百姓尊重并赡养老人。那些完善的养老制度,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使得家庭稳定,利于国家发展。养老制度自秦朝就已经渐渐成形,但是像唐朝这样的完善却没有。
唐朝对于养老这项工作,既有量化的标准,也有奖惩的范围,不仅对于养老的经济保障做出了承诺,同时还严格要求晚辈对于长辈精神上的关怀与陪伴,可见唐朝统治者对于养老事情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