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更倾向于奉养孩子奶奶,而不是孩子姥姥,受传统思想影响深远……
“凭啥姥姥带我,老了却让奶奶享福?”
爸妈邻居家有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我印象中,从小到大都是孩子姥姥在带他。从第一次吃辅食,第一次走路,到进入幼儿园的接送,
奶奶很少出现,一般是节假日过来看看孙子,然后各回各家。转瞬过去了这么多年,隔壁男孩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有了自己的是非判别规范。
白叟年岁大了,孩子奶奶要搬过来同住,男孩天真地问“为啥姥姥不来呢”,爸爸却说:
孩子表示很不信服,一句话让宝爸愣在当场,不知道该怎么答复了。
都说童言无忌,孩子这句话却点明晰“截胡式养老”的为难,戳中了无数家庭的痛点。
在孩子眼里,谁支付多谁就应该多享受,这才叫公正!并且从孩子的感情上来说,也是和姥姥更为亲厚,不过显然爸爸不这么想。
网上有句话广为流传: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爸爸回家就上网。可以说反映了部分家庭的真实情况。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背面原因得分两端说。
这也就是说,白叟帮助带孩子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在这件事上不分是孩子姥姥仍是奶奶。
而之所以姥姥带娃的越来越多,。姥姥和宝妈在发生育儿不合时能够更好地交流,大多站在女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母女日子更适意。
受传统“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理所应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就是家里的主人,这和是否带娃是两回事,不能相提并论。
而大部分的岳父和岳母,帮助带孩子也是发自真心,不求报答的那种。为了避免女儿难堪,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也不会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数据显现,国内随迁白叟接近1800万人,其中专为照顾晚辈的份额,高达43%。
隔代育儿和奉养白叟,该怎么平衡呢?来看看这几个中肯的主张。
养儿不易,难道说养“儿媳妇”就简单吗?白叟这一生,都为子女支付了辛勤的劳作,不该以性别区别对待。
成婚后要对两边白叟天公地道,女婿的真心,岳父岳母也能感受得到。真实的亲情向来是“说情”。
无论是孩子奶奶仍是姥姥,子女都应该尽奉养白叟的责任,不能以带孩子作为挟制。关于支付较多的白叟,也该懂得知恩图报,不做白眼狼,这也是给子孙后代建立一个典范。
不要从小就给孩子灌注那些“重男轻女”的观念,而是发起和白叟愈加接近,懂得孝顺。无论是姥姥仍是奶奶,都是孩子的老一辈,要相同孝敬,没有主人、客人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