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拿着假合同来柜面贷款 老伯10年养老钱差点有去无回的报道
2020-09-24 18:15  浏览:44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新民晚报讯(记者 徐驰 特约通讯员 何东)前天上午10时,一位老先生匆匆走进农行上海黄浦浦建路支行,拿着一份合同要找网点客户经理帮忙确认一下,他自己刚刚在农业银行网站上成功申请了一笔装修贷款,是否属实。

客户经理吴萍接待了这位老先生,在认真查看了他提供的这份印有《中国农业银小额贷款-专用合同》字样的合同后,马上判断这份合同为假。老先生再三强调,这份合同是自称农业银行的在线客服跟他在网上所签,这份合同上还加盖章。并向客户经理出示了微信通话记录。

网点行长屠寒得知,老先生之所以申请贷款,是因家里装修急需用钱,所以在某网站上申请了一笔装修贷款。随后,他收到一条自称是农业银行信贷中心发来的短信,并按照提示添加了“客服微信”。然后,在自称是“农行员工”微信的指引下,出具身份证并拍照、提供工作证及家庭收入等信息,获得审批额度10万元的贷款,并在网上签署了这份贷款合同。

网点行长立即将此事上报支行,同时联系合同上签署地分行营业部的相关同事确认相关信息,在多方联系沟通后确定,老先生一定是碰到了非法小贷公司或中介,假借农行名义办理贷款的诈骗行为。

网点行长告诉老先生这份贷款合同并非出自农行,且合同为造假,要立即停止与对方签订合同及确定放款手续。这时,老人才醒悟过来,他表示,这10万元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金钱,一旦损失了,对他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网点提醒:如今骗子公司的诱骗技术和造假手段隐秘,市民如有贷款需求,务必找正规银行,播打官方认证的客服电话,切莫登录非正规贷款网站,更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及财产收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发布人:4113****    IP:125.64.1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