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大。但是按照现在养老金核算的机制来讲,不是工龄对我们的养老金影响大,而是我们的实际缴费年限对我们退休后的养老金影响很大。看到这可能会有一些朋友有疑问,难道工龄和实际缴费年限不是一个意思吗?从国家核算的养老金机制来看,还真不是一回事。
在养老金中,工龄主要应用在我国养老制度还未建立完全之前。
那个时候的养老金叫做退休工资,退休工资能拿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工龄、退休前的岗位级别以及职称。
比如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照退休前工资的90%计发退休工资,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照85%计发,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照80%计发。从这个计发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工龄对我们退休工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退休工资的发放比例。
但是,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后,影响养老金核算的方式就从看工龄转到了看实际的缴费年限上面。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工作的年限很长,但如果期间我们从来未缴纳过养老保险或在工作中,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未达到15年的话,我们依然无法领取养老金。对于大多数央企、国企或者体制内企业来讲,事实上工龄可以等同于实际缴费年限,因为大部分的这类企业都会按照国家规定足额及时的为员工缴费社保;但对于很多在私营、民营企业打拼的员工来说,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用工成本,会不为或者少为员工缴纳社保。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的工龄就不等同于缴费年限了,我们就要注意我们的缴费年限是否可以达到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了。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在养老制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并在养老制度建立之后退休的部分人员,我们通常会叫做“中人”。
“中人”由于处于两者养老制度的过渡时间,所以国家为了不损害其利益,特别设置了过渡养老金。其中过渡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由于那时候还没实行实际缴费年限的政策,就以“中人”的工龄作为依据,来核算养老金。
写在最后:
目前,我国养老金核算的机制也一直按照的方式进行核算。也就是说,我们退休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年限越长,缴费的基数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越高。作为年纪轻轻就想着能早点退休的朋友来说,养老金无疑会成为我们退休后很大一部分经济来源。所以也建议大家,日常不管是找工作也好,还是有工作也好,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适当延长自己的缴费年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能够享受一个安全又舒适的晚年生活。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懂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