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工龄年限(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真的会影响退休后的工资吗?
小温在社保工作多年,喜欢有理有据分析+分享观点,
先给出准确答案:真的!千真万确!而且,何止是影响,工龄年限(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年限)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退休后工资(养老金)的高低!
另外,还有一大因素:退休前每年的缴费年限,也是决定退休时养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
来具体分析下:
一、 直奔症结核心,看企退人员退休养老金是如何算出来的
企业职工退休时养老金,主要包括2大部分:
一是基础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当地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指数)÷2×缴费年限×1%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缴费年限(也就是工龄)越长,基础养老金肯定越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刚才小温说,工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养老金高低的依据。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通过这个计发月数表,我们可以看出来,退休年龄越大,也就是越晚退休,计发月数就越小,在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变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高。
比如:你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是20万,55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20万/170=1176.5;如果你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20万/139=1438.85。仅此一项就多262元。
二、 退休金计算方法里的“平均指数”是怎么得来的?
平均指数这个概念,看起来很神秘,但你只要看过小温的分析,你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
首先,说平均指数前,先说什么是指数?
指数=缴费基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
比如:你2020年缴费基数是6000元,你所在的省市公布的2019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也是6000元,那么,你2020年的指数就是6000/6000=1,如果你2020年的基数是3600,那么你的指数就是3600/6000=0.6。以此类推,你每年的指数都能计算出来了。
当你退休的时候,把你每年的指数都加在一起,然后算一个平均数,就是你的平均指数了。
比如:你缴费30年,每年的指数都是1,那么平均指数就是1。
换个说法,指数代表你每年缴费基数在当地一个什么档次上,最低是0.6(对应当地最低缴费基数),最高是3(对应当地最高缴费基数)。
再把指数放到退休金计算方法里,就是如果你缴费基数越高,你的指数就越高,养老金也会越高。
最后,总结一下
通过今天的分析,我们也再次确认了小温多次说的一个观点:
退休时养老金的高低,其实在退休前我们关注2个关键要素即可:
一是每年的缴费基数,二是缴费的年限。因为在其他因素(社平工资等)不变的情况下,你的每年缴费基数越高,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年限)越长,将来退休的时候,你的养老金肯定会越高。
我是温青年,一个在社保部门工作多年,喜欢研究职场、社保政策的分享者。
欢迎大家关注我,有疑问,给我留言,点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