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踏入中年,两个家庭,一个孩子,形成了“四老一小”模式。
小孩逐渐长大,需要父母贴身教育。四个老人也正在慢慢变老,身体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让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开始经历人生最难时刻。
“爸,您去养老院吧,我扛不住了”,亲情被现实打败,让人唏嘘
王晨是一名85后,马上奔四的年纪,孩子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妻子单位效益不好,为了照顾孩子干脆辞了职。
王晨在一家二手房公司当店长,每月工资还完车贷,扣去生活费,只能攒下2000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年初,王晨父亲洗完澡后摔了一跤,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在ICU住了一个月,终于恢复了意识,但是以后只能瘫痪在床上了。母亲长年身体不好,王晨只好和妻子担负起照顾父亲的重任。王晨晚上陪床,妻子白天陪床,孩子暂时由老丈人和丈母娘接送。
今年的一场疫情,让房地产业受了影响,王晨公司业绩一直不好,每个月只能拿最低工资。为了支付父亲的医药费,动了二老的养老钱,生活上全靠妻子家人补贴。
生活的苦总是接踵而来,王晨老丈人接孩子放学路上被车撞了住院了,丈母娘独自在医院照顾。妻子每天既要陪床又得接送孩子,终于忍无可忍和王晨发了火:“再这样下去我就崩溃了,你让爸去养老院吧,我实在分不开身,我爸住院我都不能在身边照顾。孩子我也没时间盯他学习,马上升初中了,他现在的成绩根本进不了重点中学。”
实际上王晨早就熬不住了,自己每天晚上陪床休息不好,早上到了公司一点精神都没有,已经被领导警告两次了。王晨终于下了决心去求父亲:“爸,您去养老院吧,我扛不住了,我一定经常去看您,您别怪我。”
父亲听完眼泪就流了下来,忍痛点了点头:“儿啊,你也不容易,爸答应你。”
现实残酷,独生子女不易,照顾老人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百善孝为先,让父母去养老院在传统观念眼中那是非常不孝顺的行为,孩子不感恩父母,是“白眼狼”。其实,没照顾过老人,千万别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谁不想赡养父母?真正的过来人才有发言权,独生子女背后是不得已的苦衷。
1.工作繁忙无暇分身
独生子女进入中年,在事业上正是关键的奋斗期,不努力往上走一辈子都只是基层员工,现在除了事业单位,没有企业会使用大龄基层员工,员工岁数大了就会被辞退。
作为家里经济支柱,全靠自己的工资维持全家的日常开销,失去工作是万万不能的。想好好工作就没法照顾生病的老人,想照顾好老人就没法好好工作,二者不能两全。
2.保姆、护工收费昂贵
现在家政公司的保姆和医院的护工收费都非常昂贵,月薪基本都是4000起,如果是照顾瘫痪的老人收费更贵。这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独生子女家庭有房贷车贷压力,就算没有贷款的,也要给孩子投资教育,攒钱买房,根本没有多余的闲钱。
住养老院不丢人,儿女和老人应互相体谅,双方共同努力
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老年人住养老院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事,未来社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养老院出现,新型养老模式正在形成。儿女和老人应该互相体谅,双方多沟通,共同为老人安度晚年努力。
作为儿女:儿女应提前和老人商量沟通,经过老人同意后,选择照顾专业,条件良好的养老院。老人入住养老院后,要经常抽空去看望老人,节日期间接老人回家过节,放假的时候也可以把老人接回家住几天。作为父母:老人应体谅子女的不易,和子女沟通过自己的需要后,选择入住养老院减轻孩子负担。在养老院中多结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心情愉悦。
希望天下老人老有所养,希望天下儿女忠孝两全,希望亲情永远不被现实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