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比起上一代人,更能够接受挑战,这从逐渐改变的择业观上就能看出来:现在互联网公司发展的风生水起,包括其他的一些私企、外企慢慢成为大家就业的第一选择。安稳的工作,比如教师、公务员等工作似乎不再是过去的“香饽饽”了。
老妹身边也有曾经在事业单位工作,后来又跳槽到互联网公司的人,因为她不想要“一成不变”的生活;也有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才“不情愿”地参加国考、省考等等。当然,除了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高低也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但是观念的改变是缓慢的,老妹身边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楚的规划,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国企或是考上公务员。
2020年共招录2.4万人左右,但是报名的人接近140万。其中最热门岗位的报录比为2315:1,这比前几年比起来还是有所下降的。
我们会普遍这么认为: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内的私企工资高,福利待遇也不错,但是不太稳定,容易加班;而公务员等公职岗位工资不算高,但胜在福利待遇好和稳定性,有的岗位也比较轻松。比较起来,公职岗位依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福利,比如养老金。
一般而言,公职人员退休后能够拿到的养老金最高可以达到原来工资的90%左右,但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最多可以达到原来工资的60%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呢?也有人质疑,为什么公务员都不需要自己交社保,就能领取这么高的养老金?
双轨转向并轨
我们先来说一下公务员需不需要交社保费用这个问题。或许大家都多多少少接触过“双轨制”、“并轨”这两个词。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1995年的社会保障改革,国家首先对企业的养老制度实行了改革,社保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以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是单位承担20%,个人缴纳8%。但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并未进入这次改革的行列,所以还是由国家财政拨付发放养老金,不需要个人缴费。
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因此被成为“养老金双轨制”。
那并轨又是怎么回事呢?并轨就是指将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为一种,即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要和企业职工一样,自己承担一部分社保费用,单位交一部分。
这一制度是在2014年12月通过的,国务院2015年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中规定和企业单位一样,也是职工缴8%,单位承担20%。另外,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职业年金
刚才我们提到施行并轨制时,还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这就是企业员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养老金差距的第一个原因。
这个职业年金制度,普通的企业企业职工是没有的,这是一项养老保险的补充制度,按照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单位按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
按照比例来看,这笔费用基本达到了上述养老保险费的一半,所以多了这笔钱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自然会比企业单位高出一部分。
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可以在60%-300%之间进行选择,企业一般是按照最低档的缴费基数来缴费,而机关事业单位则是按照100%甚至更高的档来为职工缴费。
我们假设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0元,那么企业会按照10000×60%=6000元的20%来缴费,而机关事业单位会按照10000×100%=10000元的20%来缴费。
这差异的背后就主要是公司体制的原因了,我们知道企业为了盈利自然就会压低成本,但是如果按照较高的缴费基数给员工缴纳社保,除了给公司带来成本外,没有其他的好处。
但是机关事业单位是不担心的,别忘了社保补充制度,所以即使是按照150%、200%的档次来确定缴费基数他们也不会担心成本的问题。
以上就是今天对养老金的介绍啦,至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差别,虽然在养老金上看起来差距比较大,但是企业职工退休之前的工资是普遍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家选择工作的时候,还是要综合考虑,养老金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综自度小满金融、有钱花。
老妹聊财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