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年的养老金调整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了。
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对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规定如下:
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具体办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调整方案,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养老金开始了每年一调。正常情况下,国家在3月份左右会公布养老金的总体调整方案,各地会在7、8月份公布本地的具体调整方案,并在一两个月内落实到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退休人员对于养老金的上调都不抱有希望了,但是国家依然顶住了经济上的压力,实现了养老金令人激动的16连涨。
而2021年即将到来,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整个社会的经济已经慢慢复苏,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重回正轨,因此大家期盼的养老金17连涨的到来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国家每年都要对养老金进行调整呢?
养老金的调整,对于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的物价水平一直都在上涨,现在100元的实际消费能力可能只能顶得上十多年前的二三十元,当然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也是逐年上涨。
那么,养老金的上涨也是必然的。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的唯一收入,物价上涨而养老金不涨,那么退休人员的生活甚至生存都会受到影响。提高退休金才能保障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不过,随着人口的老年化,我国的养老基金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2017年,新京报发表了一篇《黑龙江亏空超200亿!13个地区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1年》的文章,提到了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已为“-232亿元”,广西、江西、海南、内蒙古、湖北、陕西、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等13个地区可支付月数已不足1年。
2020年财政部发布年度预算显示,养老保险基金中央中仅有7个地区是净贡献的,22地区属于净受益,这进一步证实了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压力。
所以要保证养老金的连年调整,国家肯定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国家已经明确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所以在职人员可能会有些郁闷,因为退延迟退休真的快来了。
而退休人员则不用担心,2021年养老金肯定还是会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