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旧的车棚,现在这里不仅改造得整洁、大气,还成了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真是太好了。”近日,在老人们的啧啧夸赞声中,位于拱墅区半山街道杭钢北苑社区中心位置的“阳光老人家”以崭新的面貌与居民正式见面。
曾经脏乱、老旧的停车棚,如今成为集文化、娱乐、健身、医养护为一体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新建“阳光老人家”,设置“1233”功能区
据悉,杭钢北苑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12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967人,80岁以上老年人503人,残疾人213名。颇高的老年人、残障人士占比,以及为数不多的公共配套场地,一度让社区的养老、志愿服务捉襟见肘。
“过去,每逢天寒地冻、刮风下雨、烈日炎炎,老人们无法在户外凉亭娱乐休闲,社区原来的志愿者服务站面积又太小,无法容纳太多人,我们看着也很着急。”杭钢北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2020年5月以来,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将位于小区29幢原本老旧的车棚拆除,并重新进行设计建造——一楼保留原有停车棚功能,二楼整层作为“阳光老人家”供老年群体使用。
改造过程中,社区广泛听取社区居民意见,联系社区现状和实际,精心设计和布局,在视觉设计和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老人的习惯、审美和喜好,历经几个月的建设,崭新舒适、粉墙黛瓦的“阳光老人家”终于建成投用。
新建成的“阳光老人家”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是集养老、志愿服务、社区专员网格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分为“1233”功能区:1个平台——“北苑大管家”网格管理平台;2个厅堂——老年食堂、老年互动厅;3个中心——老人健养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3支队伍——社区专员“贴心人”、社区志愿者“爱心人”、社区文艺队“暖心人”队伍。
“阳光老人家”投入运营以来,受到社区老人和周边居民的欢迎,这里不仅能吃饭、下棋,还能健身、理发、磨剪刀、修伞、理疗等,虽然只有两层楼,但还是配备了电梯,上下楼层再也不用爬楼梯,方便了老人和残障人士进出。
形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服务覆盖全域
为了统筹养老空间,像这样的改造在老旧小区并不少见。比如,和睦新村改造废弃自行车库腾挪出了500余平方米“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小河街道将2100平方米闲置物业改造为养老服务站点。据悉,拱墅全区先后腾挪各类用房4万余平方米用于建设“阳光老人家”站点,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运营,形成了品牌效应。
为有效破解广大老年人“吃饭难”,着力构建“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的助餐服务体系。例如,祥符街道阮家桥社区“阳光老人家”里建起了杭州首个养老助餐中央厨房,实行统一采购食材、统一烹饪制作、统一营养膳食、统一安全检测、统一物流配送,打通老人就餐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新建、改造、提升老年食堂、助餐点31家,其中市级示范型老年食堂10家。
近年来,拱墅区全力推进“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建成“阳光老人家”站点78家,其中省级示范型13家,市级五星级8家,形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养老服务覆盖全域。2020年,拱墅区被授予“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米市巷、祥符、小河、和睦、半山街道被授予“全国智慧养老示范街道”,拱墅区养老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