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39年来首次!这四个字眼消失,人口政策大逆转?
2020-11-05 10:49  浏览:29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凯风

中国人口政策可能将迎来罕见的大调整。

01

近日,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布,其中明确提及生育政策: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与5年前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相比,最直观的不同当属“计划生育”这四个字眼的消失,这应该是1981年来首次出现这一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首提“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这是否意味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

可以说,无论是字眼之变,还是实际职责的变化,均已说明生育政策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02

事实上,生育政策改革一直在推进。

2011年放开单独二孩,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未来是否还会进一步放开,值得期待。

这两轮放开之后,得益于生育意愿的集中释放,人口出生率一度出现明显反弹。

然而,政策效应持续不到两年时间,出生率又掉转直下:

2019年出生人口仅为1453万人,相比全面二孩放开之后的2016年,整整少了321万人。


要知道,在放开二孩之前,有关机构曾经预测,生育峰值将超过2000万人。然而,现实却展现了另一番面目。

按社科院的预测,如果形势持续下去,到2028年,全国人口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

所谓中度老龄化社会,指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2.6%,部分省份早已超过14%,率先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这种形势用严峻来形容并不为过。

老龄化日益严峻,影响是全方面的。这不仅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随之抬升,也会带来迫在眉睫的养老金压力,同时还会经济增长形成一定制约,更不用说房地产的未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在《“十四五”登场!又一个国家战略来了》一文中国有详细论述。

面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两个重要措施: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前者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养老金全国统筹,广东、北京、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东部7省份成了主要贡献者。


后者则意味着,传闻已久的延迟退休,即将步入落地阶段。

03

与延迟退休、养老金全国统筹相比,更重要的是生育政策。

前不久,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建议:建议放开三胎以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之声不绝于耳。

在许多人看来,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要不要放开生育,而是仅仅放开生育,恐怕也无法挽救出生率下滑的趋势。

毕竟,不想生的还是不想生,养不起的还是养不起。

这一问题既现实又直指关键。因此,十四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还进一步提出“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质。

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确是横亘在大多数人面前的“三座大山”。

2020年,全国住房均价已经突破1万元,相比1998年翻了5倍,而北上深等城市更是突破6万元。具体分析可参阅《破万!全国房价进入万元时代了》一文。

这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即便凑齐“六个钱包”也无济于事。


所以,遏制房价上涨,不仅事关金融风险,同样关乎人口战略的未来。

这注定是一场长期战役。

生育政策需要调整,教育、医疗乃至房地产都要随之而转变,只有这样,老龄化和少子化,才不至于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


发布人:297a****    IP:120.230.7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