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的例子,隔代带娃的想象非常普遍,现在出现了“隔代抚养”的现象,就是姥姥成为带娃的主要对象,奶奶带娃越来越少。
在一份2250人参与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姥姥带娃比例占百分之四十,奶奶的带娃比例仅仅只有百分之十四。
这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在以后赡养问题上,一般倾向于孩子奶奶,而不是姥姥,这就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
“凭啥姥姥带我,老了却让奶奶享福”,爸爸的回答惹人深思。
父母邻居家中有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小子,在我记忆中,这个孩子一直由姥姥带。从断奶以后,第一次喂,第一次走路,上幼儿园的接送问题,大部分都是由姥姥忙里忙外。
而很少看见奶奶,奶奶只有在孙子节假日的时候过来看一下,然后自己回自己家。很多年过去了,这个隔壁家小男孩儿已经上了五年级,自己也有了一些判断力。
时间飞快,奶奶的年纪大了,孩子奶奶需要人照顾,需要搬到自己来一起生活,这个小男孩儿就好奇的问:“为什么我的姥姥不过来?”
孩子爸爸的回答是:奶奶才是家里的主人,姥姥只是我们需要招待的客人……
这位小男孩很不服气的说:“为什么奶奶带我长大,奶奶老了要享福,”孩子的两句话,爸爸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回答孩子。
孩子从小天真无邪,但是正因为孩子的这句话点中了“截胡式养老”的问题,说到了无数家庭的心里。
在孩子们的心里,谁帮助的多就应该让谁享福,这样才合理!更何况孩子是被姥姥带大的,他和姥姥的感情更为深厚,但是孩子的爸爸不以为然。
1、“截胡式养老”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在生活中经常流传的一句话是什么?女儿生孩,亲妈养,公婆来取乐,爸爸回来就陷入网络。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出现的状况,这反应出很多家庭的真实生活。
“截胡式养老是什么?”就是老人在带娃中付出的多少,姥姥的付出是最多的。
把最好的待遇给了奶奶,让奶奶享清福,这好像就是“截胡”一般。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可以从两个原因来分析。
2、从带娃的角度来看
法律规定每一个做子女的都有责任和义务赡养父母,而没有规定老人必须有带娃的义务。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老人帮忙带孩子是情,不带是分。这件事情不分是姥姥还是奶奶。
现在为什么大多数都让姥姥带孩子,只是因为想避免婆媳矛盾,也能够让女儿安心的上班。当姥姥和女儿发生带娃意见不同的时候,也更容易沟通,把事情说开。
姥姥都会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会避免很多不必要问题的发生,生活更加愉快。
3、从养老角度来讲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孩子父亲都感觉赡养自己的父母天经地义,是理所应当的。在他心里,孩子爷爷奶奶才是家里的主人,这和带不带娃没有关系,不应该考虑在内。
但是妈妈的父母帮忙带娃,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奢求回报。他们都是为女儿着想。
为了不让女儿尴尬,除非特殊情况,他们是不会在女儿家里生活的,心甘情愿被“截胡”。
那么应该如何平等对待。赡养老人?
1、对待双方父母一视同仁
都说养儿不容易,难道说养女儿就容易了吗?老人一生,把孩子抚养长大,劳费苦心,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不应该“偏心”对待。
在组建了新家庭之后,对双方父母应该一视同仁,闺女婿的用心付出,岳父母也都能够感受到。
2、不要针对带不带娃的问题作为赡养的前提条件
不管姥姥还是奶奶,做子女的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不能以帮不帮忙带娃作为孝顺依据。
但是对于付出比较多的老人,我们应该知恩图报,千万不要做翻脸不认人的白眼狼,这也是在为后代树立正确的形象和价值观。
3、从小告诉孩子,对待老人同样孝顺
从孩子小就不要灌输“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应该培育他们从小跟老人亲近,懂得孝顺老人。
不管是姥姥还是奶奶,都是自己的长辈,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孝顺,没有主人和客人之说。
总结:
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想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父母先应该转变思维,把不正确的价值观摒弃掉。
对待双方父母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也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不管谁付出的多,长辈就是长辈,我们都应该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