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战争时期损失了很多的战士,有的战士是因为战争无情而战死沙场的,有的却是因为遇到了叛徒而枉死埋伏,这些叛徒大部分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还有一部分叛徒因为逃跑的早所以幸免于难。
可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叛徒不仅没有家国情怀还非常的无耻至极,那就是有着“红军第一叛将”之称的龚楚。这个人的事迹可以说是令人非常的令人不耻,在背叛了我党之后还死不承认,晚年居然还想要回家养老,这种“恬不知耻”的做法真的是绝无仅有了。
那么“红军第一叛将”晚年要求返乡定居,邓小平这样处理,最后龚楚能够如愿以偿的回乡吗?就算回乡了那他的生活能够回归如常吗?
一、入党之初
龚楚是1901年出生于广东的,从小就十分聪明,别人用三年才能完成的初小学业他用了一半的时间就达成了,所以他的求学之路一直都非常的名列前茅,可是在后来的军校学习却让他不稳定的劣性展现出来了。
在1917年的时候龚楚考取了滇军讲武堂,可是没过多久就因病告假了,直到1920年才返校,可是没过两年龚楚又一次脱离部队回家去了。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却反应出了龚楚生性不定,这可能也是后来龚楚叛党的一个伏笔。
自从参加革命以来龚楚并没有做出太多让人满意的政绩,总是不停地辗转在各个地方从事着各种各种各样的工作,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在1929年的时候参加了广西的百色起义。
在百色起义军中龚楚结识了我国的一位伟人邓小平,而且他们两还是搭档,邓小平是政治委员,龚楚是参谋长,所以两个人结下了友谊,这也就有了后来龚楚为了还乡给邓小平写信的事件发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部电影就叫做同名的《百色起义》,这部电影就一定程度上充分的展示了百色起义的过程,可是却独独没有安排龚楚的戏份,为的就是龚楚的后事影响太过负面,所以就没有给他出场的机会。
龚楚
虽然龚楚并没有特别耗高级的军衔,可是也一直活跃在政界,只不过到了1933年的时候龚楚的生性不定又一次发作了,这一次他犯了右倾主义错误,对于为什么龚楚会突然成为右倾一直都没有明确的交代。
不过据推测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个是龚楚吃不了苦这一点从小时候的事迹就可以看出来,第二个就是他对党的一些政策有所不满。
其实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福利待遇比共产党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龚楚才会动摇,抗战时期共产党是出了名的“穷小子”吃不好穿不暖,都是人民群众用小米步枪供养出来的。
反观国民党可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的武器精良,吃喝又好,福利政策也非常的吸引人,再加上当时国民党对红军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一边用金钱利益来引诱意志不坚定的红军,一边剿杀其他不愿意投降的红军,而龚楚肯定就是被收买的那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不需要过多引诱就会就范的人。
二、叛国之时
虽然龚楚的叛变之心已经很早就有了,但是真正付诸行动还是在1935年的时候,当时龚楚所带的部队被打散了正好给了他可乘之机,一天晚上龚楚谎称自己身体不适早早回去睡觉了,谁知这只是他的一个借口,真的得目的是想要潜逃。
就这样龚楚舍弃了自己奋斗了十年的组织和事业,投靠了国民党。尽管龚楚在共产党组织内部没有很高的职位,可是怎么说也是呆了有数十年之久所以对共产党的战略计划还有兵力部署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一点正好是国民党需要的,所以龚楚刚刚投靠过来就委以重任,被任命为了剿共游击司令。
出了剿共之外龚楚还做了一件非常令人失望的事那就是主动引诱共产党不对进入陷阱然后实施伏击,其中就有我们的陈毅将军和项英,可是后来龚楚的计谋被侦查员吴少华识破了,因此项英、陈毅的部队才免去了这场不幸。
虽然这次计谋被撞破龚楚失手而回,可是这不代表他对我党的伤害就这些而已,要知道龚楚也算是我党的老党员了。
而且那时候的消息传递相对来说还是闭塞吧,没有那么快就能把龚楚叛变的消息传到各个地方去,因此很多人都因为轻易相信了龚楚的话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到了1949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了,龚楚自然就成了国家的罪人,可是当时龚楚已经深知自己罪过深重不可能轻易的躲过惩罚,于是又一次潜逃到了香港,并且在香港一呆就是40多年,由于香港的特殊性我党也没有办法对龚楚进行审判,所以就一直搁置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宣布了关于不再追究原国民党人员在建国前的犯罪行为,龚楚才萌发了想要回国的念头。
可是出于谨慎角度龚楚还是没有选择当即认错,而是给邓小平、杨尚昆和王震分别写了信,信得内容大概就是想让他们帮忙求情,对自己从宽处理。
龚楚把很大的希望压在了邓小平的上,就是因为龚楚认为当初的百色起义时他和邓小平是搭档,所以肯定有战友情意,同时也是给自己回乡的勇气。
后来龚楚回到家乡之后真的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还收到了邓小平的电话,当龚楚接到电话听到邓小平亲切的问候以后非常的感动,禁不住的潸然泪下。
自己一别家里长达几十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得以回家,本来就是感伤的年纪,现在又收到了昔日战友的问候也难怪会喜极而泣。
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龚楚回乡的遗愿得以实现,在家乡找到了归属感,也平静的生活着,直到了1995年的时候于家乡乐昌县长来镇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