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两会,总理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大数据统计,2020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7.3 岁,十四五期间还将再提高 1 岁。到 2025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 3 亿,百岁老人将不再稀奇。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尤其是失能老人养老成为压在越来越多中国家庭身上的一副重担。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出于职业习惯这些年我一直很关注养老产业。最近断断续续又看完日本NHK的一部纪录片《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其实也有同名记录采访的书。看完日本,德国,欧美等各国很多关于养老管理制度,甚至临终关怀的犯罪资料。我还翻看了不少日本,欧美,港台,很多地方写的关于父母晚年点滴、空巢生活的作品。
众所周知日本从1970年就进入老龄化。我们现在只看到了日本养老体系很发达,比起我们各种制度,供应链都很完善,但其实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
比如曾经的养老模式都是以养老院老人互相帮助为主,但面对无法自我照料的失能老人,特别是照顾有重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自身体力更跟不上。很多照顾这种情况老人的亲属长期在体力和经济双层压力下患上抑郁症,还有亲属因为自己心理崩溃或意外重疾,又担心没了自己以后谁来照顾老人,或者很多保姆为了骗保险金等等出现很多的犯罪问题。
让最我印象深刻是,无论是老人还是照顾老人的亲属,很多人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自己认为这辈子一直都是认认真真地工作,可万万没想到,会成为今天的样子……
算下来国内的整个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市场,无论从数量和专业来说,缺乏程度只会更严重。在国内养老普遍都是由子女亲人照料,社会专业机构特别缺乏,就算一线城市有的地方也完全是一张白纸。甚至至今不少人还觉得,城市就要取消养老机构,甚至应该取消所有医疗机构,这样才是引导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奉献,老了力不从心自己就走了,企业还能剩下一笔裁员补偿成本。放弃老人,你以为被抛弃的只是老人么?
国内绝大多数家庭面对养老问题,一般都是几个子女轮流或者分摊照料。去年春节假期后一对90岁高龄爷爷奶奶抱头痛哭的热门新闻就是这样,两个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工作,不少人留言说为什么子女不让老人在一起,爷爷奶奶都这么大岁数了,两个儿子可以轮流照看啊……其中点赞最高的答案是:万一轮流的过程中去世,正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吃亏了吗?另一种就是其中一个子女不工作或者辞职专门照顾老人,之前很多的电视剧《都挺好》苏家三个子女,最后苏大强老年痴呆,就是女儿辞职专门照料。
几年前办公室一个老哥开玩笑,未来没出息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只有他们才会陪在身边。没想到这真是生活智慧,现在孩子大了,更是全国各地跑,很多老人为了给儿女带小孩,退休了还不得不两地分居。很多老人甚至患上抑郁症,近两年频频出现的新闻数据趋势表明,抑郁症和养老已经成为两个同等重要的问题。
日本后来养老体系就有了升级,会系统性制度化的在四十多岁职场淘汰或家庭妇女中选拔人才补充,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多不足,现在就有了现在专业的职业培训,从技能和就业福利等方面倾斜来吸引年轻人入职。
目前虽然国内也有一些高端家政服务能做到专业化年轻化,但无论价格门槛还是数量规模,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我们还有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现在正常的职场也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各种对年轻人很不友好的996加班制度,对企业毫无约束普遍的扣薪降薪裁员使年轻人普遍从工作和经济都要承受很大的双重压力。如果一味要年轻人要奉献不要回报,无疑“杀鸡取卵”,必然导致自身身体亚健康严重。
看到网上很多人说,自己不是不想结婚生小孩,根本不是怕担责任,而是现阶段微博的工资完全不足以让我有能力去承担。单位很多老一辈人退休工资比在职的年轻人都高,而且退休金年年在涨,反而上班的人不断再降,压力越来越大……
这周末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延迟退休的问题,其实包括养老压力大,养老无人,生育率不足,年轻人压力大等等……这些数据都不是独立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就能改变的。
对于时代来说,可能只是一段历史文字,一组数字,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迫切需要全社会趁早重视,不然越往后拖问题只会变得更严重。
如题,你做过哪些考虑和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