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写自己告老还乡的情景,饶有情趣又让人无限感慨。
寒窗苦读,事业发达,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执着追求;告老还乡,同族居住,优游林下,吟诗作画,也是万千人的人生理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的话题冲上热搜。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窦荣兴表示,要鼓励支持城市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助力乡村振兴。窦荣兴指出,当前,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城市离退休人员,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有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还有回乡创业和颐养天年的乡愁情怀,是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
不光是今年,连续几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的话题。之所以这个话题能引发热议,是因为好多网友都有话要说。
很多人说这是大好事,年轻时“东南飞”是一种追求,年老了“凤还巢”也是一种反哺。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的确是好处很多。
一是可以遏制农村“空心化”现象,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不少在城市扎根,农村常住人口锐减。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让沉寂的乡村增添更多活力。二是他们可以发挥余热,为当地群众办一些实事。很多离退休人员原来是教授、医生,他们可以发挥余热,为村民尤其是家庭困难的村民提供很多帮助。三是有利于推进农村文化繁荣、移风易俗。离退休人员都有一定的学识水平、道德修养,多年的城市生活经历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村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四是离退休人员回乡,需要建造、修缮住房,能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他们需要各种消费,有利于繁荣农村市场,等等。
当然,凡事都要两面看,鼓励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应该顺其自然,让愿意还乡的还得高高兴兴,不愿意还乡的也不要催、不要求;让有条件还乡的早日圆梦,不具备还乡条件的也不要“急于求成”。
鼓励离退休人员告老还乡,不要搞成“招商引资”,要防止一些人以返乡养老之名搞投资“圈地”,借政府或基层组织之力,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强迫农户流转土地;更不能因为离退休人员曾经是某个级别的官员就“高看一眼”,动用公共资源为其告老还乡创造条件,搞权力攀附;还要防止大拆大建,有的人认为自己在城里生活质量高,回到家里也要显示自己的实力,盲目扩大宅基地面积,建豪宅,久而久之会形成攀比之风。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总共是两首,其二为:“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一个人在城市生活久了,回到乡村,会有重拾乡愁的亲切,也可能会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如都市的不适,会难以适应乡村的人情往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如果故土还有故人,如果故乡诗情画意,不要鼓励,很多人自然会告老还乡;如果是在城市出生,在城里成长,故乡也没有了亲人,这样的人老了可能不愿意回到故乡居住。回与不回故乡,都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