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70岁老人的智慧:4个子女都有出息,我却打算住养老院!
2020-11-01 00:12  浏览:22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传统观念养儿防老,养育子女除了大自然赋予地繁衍本能之外,主观上对于防老的目的也占有相当大一部分。

虽然父母之爱子女,恨不能拿百分之一百二的能力去爱,却依然无法改变很多老人晚年凄凉的现实处境。

“一个娘养十个狼,十个狼不能养一个娘”,这句话是我们老家老人常说的,不管生养多少孩子,也无法保证晚年一定生活幸福。

虽然如此说,但大部分老人还是不能不把养老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付出,养育完孩子带孙辈,恨不得一把老骨头都榨出油来奉献给子女。


这种为了子女完成丧失了自我的老人一定能得到子女的孝顺吗?事实上未必。

然而有些老人就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养育子女,却也并不很指望子女孝顺。

01

70岁的张大爷是一个标准的空巢老人,虽然张大爷是农村人,但注重教育,四个孩子都考上大学,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张大爷也就是普通农民,在那个时代供起四个大学生,也是吃了相当的苦头的,所幸孩子们都争气。

但张大爷凭农民家庭的经济条件,即使再吃苦挣钱,几个大学生也是几乎不可能保证有钱供给,于是张大爷放了话,只要上了大学,生活费一概自理。

每个孩子都只供到高中毕业,大学后自己想法赚钱,打工。


几个孩子都有一个艰苦奋斗的大学时代。

即使最小的孩子上了大学那会,张大爷家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却依然坚持不供生活费。大爷说:“第一,孩子需要锻炼,第二,几个孩子要公平对待。”

小的是个女儿,前面三个是儿子,已经毕业的大哥非常愿意供给妹妹读书,不忍心一个女孩子课余去吃苦受累,张大爷却阻拦了,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努力的成长,不能依靠别人。

四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虽然没有什么人脉背景,却都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学业知识,都在大城市混得可以。

02

孩子们结婚后面临着带孩子的问题,张大妈说要去帮带孙,张大爷阻拦了,说四个孩子,如果每一家都去带,你带得过来吗?带这个不带那个,难道不会生矛盾?结果出力也没讨好,几面不是人。

带孙时势必会和孩子们同住,我们这老农民的生活习惯能和孩子的另一半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吗?回头带一年半载孙子,好没落下,再出一堆矛盾。

于是张大爷和几个孩子一起开了个会,不管是谁家的孩子,都不带,我们把你们养大,并且培养得还不错,我们已经尽到了责任。以后的日子,我们度一个安生的晚年。

虽然几个孩子也会有各种生活上的困难,还是都对父母表示了理解,各人的困难各人克服。

有个邻居老人也是儿子在城市生活,就去带孙,开始很高兴,话里话外讥讽张大爷,几个孩子都在城市混,还不去城里享福几年。


不料带没两年就回来了,再也不想去,辛苦带孙,还被媳妇埋怨。

农村老人有一部分人就觉得儿女有出息去了城里,老人就要去跟着享福,才更有面子,不管是不是跟着儿女生活真的享福,起码在别人眼里是享福的。

张大爷不这样认为,除了在孩子的邀请下每个孩子家里去一次认下门外,从来不主动去孩子那里。

03

他这样说:“把孩子养大了,咱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享孩子的福,你就想想算了。趁自己还能扒叉点,自己多扒叉点养老钱才是正经。”

即使孩子们都在城里有出息,张大爷一直坚持种田,并且种得很好,从来不曾想着问孩子要钱生活。用他的话说,孩子们孝顺是惊喜,不孝顺也算了,咱们生他养他培养他成才都是咱应尽的责任。

几个孩子们都有出息,并不缺钱,虽然张大爷从不要钱,在上了年纪后,孩子们还是商量好统一给养老钱,希望张大爷能把地承包给别人享个清闲。

但张大爷不肯,人活着总得干点啥,如果光吃不干,那不就是等死的吗?活着还有啥意思。

他依然留着田自己种,儿子给的钱都存起来,他说这钱多存点,以后住养老院。


邻居们听了都吃惊,你几个孩子,都有本事,也算孝顺,为什么要做着住养老院的准备呢?

眼瞅着身边的老人,哪个不是老了和儿女住一起,住养老院为被人笑话的!

张大爷说:光看别人跟儿子住,看起来是天伦之乐,一家人怪热闹,却看不到人家闹矛盾时的时候,儿子女儿再孝顺,还有媳妇女婿呢,咱没有生没有养的,和人家一屋子住一锅里吃,人老毛病多,时间长了能没矛盾吗?

张大爷和张大娘两个人都说,一个先走,后走的那个照顾,后走的那个一定不要去和儿女长住,能自理时自己住,不能自理时住养老院,孩子们都有钱,不差养老院的钱。

如果住儿女家,谁家都不是久留之处,如果轮流,感觉像流浪一下,而且几个孩子并不在同一个城市。还是找一个的附近住养老院,有什么事啊有个子女在身边能及时赶到就行了。

幸福的日子还是老两口在一起,互相扶持,尽量保证身体健康,好好享受几年。至于身体变差到不能自理,就算儿女孝顺还有啥福可享?人老了都是受苦的。


张大爷存着这样的想法,即使儿女真诚的邀请老两口去城里住,他们也不肯,长期住肯定生矛盾,万一闹了矛盾再分开,还显得儿女不孝。索性离远点,让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嫌弃自己,也根本不给儿女落下不孝名声的可能。

04:写在最后:

孔子外出遇雨,不肯去弟子子夏家借伞:“子夏吝啬,如果去借伞,他不借,显得不尊重师长,如果借了,必心痛不已。”孔子知道弟子的缺点,故不愿意去让弟子暴露这个缺点,而是选择了包容。

父母与子女是最深的缘分,然而在一世缘分中,往往很多两代人之间因为彼此没有界限,在老人离世前却把这缘份消磨殆尽,带着抱怨,失望,甚至怨怼离世,实在令人遗憾。

倒不是说现在子女都不孝顺,论心来说,没有人愿意不孝,但现实一点,两代人同住,尤其是多子女之间再存在各种牵扯,确实容易生矛盾伤感情。


我只有一个孩子,我非常不愿意在离世之前带着对孩子的失望而去。既然现实情况就是长期和子女住一起养老真的容易伤及两代人情感,何不保持距离,才更好保存心中的那份情那份爱,最后闭眼之时,我希望脑海里最后的画面,是亲子之间最温馨的回忆,不存一丝抱怨。

子女回报父母者,往往不及父母爱子女之万一,做为父母,要明白这点,“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

如果误以为子女爱老人会和老人爱子女一样,势必导致各种矛盾,张大爷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活得通透的老人都应该会明白这些,接受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必将渐行渐远,明白孩子做到长期的孝顺很难,并不去给孩子暴露不孝的机会。

张大爷是我见过活得最为通透的老人,虽然没什么大文化,却拥有人生的大智慧,不奢望儿女孝顺,儿女们却个个孝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发布人:4ed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