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持续提升 成都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01岁
2020-11-15 10:23  浏览:67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标题: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01岁

12日举行的成都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全市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0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6.9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39‰,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2019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9%,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筛查率分别为99.31%、99.06%;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93家,床位总数20671张,养老照料合作医疗机构1624家。

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报告指出,我市已连续1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生,201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艾滋病感染者治疗覆盖率和有效率分别达93.68%、97.3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卫生应急处置方面,2019年市120接急救呼救电话72.25万次,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25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处置率均达100%。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目前全市未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未发生一起院感事件,未发生一例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关联病例,在千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是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报告指出,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报告建议,加强公共卫生法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法治保障能力;加大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公共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市民对公共卫生健康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建立起市民参与的公共卫生防控机制。

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方面,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加强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动,推动公共卫生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同时尽快建立公共卫生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成都日报记者 李霞)

(责编:罗昱、高红霞)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发布人:8ef7****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