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首尔还未脱离寒冷天候,不少用推车拖着大堆纸箱的拾荒者,正卖力工作,把这些物资(或垃圾)转卖成生活费,他们有些骑着单车,有些只能徒手搬运,而且仔细一看,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高龄面孔。为何这座国际大城市会出现愈来愈多的「纸箱老人」?
2020年4月,NHK制作了一部《韩国 捡纸箱的老人们》,揭露许多年届退休的高龄人士,无法安享天年、仍须困苦度日的社会现象。
「这两天只赚了5美元,」戴帽子的老伯无奈表示,退休金只够付房子管理费,为了生活只好来做这些,「还会被歧视,真的很痛苦!」
退休保障差!韩国老人难过活
纸箱老人第一个揭露的事实是,韩国薄弱的退休保障体系。
尽管身为亚洲四小龙,近年更挤身为发达国家,但高龄人口(逾65岁)比重超过14%的韩国,直到1999年才开始建立国民养老金制度,使得多数老人都没有足够退休金,甚至六成连一毛钱都没有。
再加上,职场没什么工作肯聘用老人,他们只能做资源回收、清洁等非典型劳动。曾有单位统计,韩国近半数高龄皆处于贫困状态,更有1%从事拾荒工作,且过半都是女性。
来到邻近的另一城市仁川,年近七旬的李钟仁,天没亮就出来搜刮纸箱,他发现最近来捡的人好像愈来愈多,反映这一行不是没竞争。
除了纸类,他也不放过铁铝罐、玻璃、塑料等有价物资,搜集到一定分量后,用推车送到附近的资源回收站。这天搜集到快100公斤,结果只换到3美元,不到韩国最低时薪一半(2020年最低时薪调到8590韩元)。「去年还能赚到8美元,愈来愈低了,」他大叹。
的确,近年纸类回收行情大跌,让老人家的劳动得不到应有回报。更令人担忧的是,当他们在马路上吃力地搬运,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有时还可能因此丧生!
结束一天工作,李钟仁回到位于地下室的住处,虽然这里阳光照不进来,诞生在租金便宜,场景跟《寄生虫》那户人家颇类似。因为50岁才开始交养老金,所以他现在每个月只能领到170美元,几乎全花在房租上,剩下生活支出都得靠自己。
现在他每周最期待的事,就是对彩券,期待能一举脱贫,不用再出去捡纸箱,「虽然机会渺茫,但我需要那个希望!」他如此说道。
不愿求子女,退休族宁自食其力
另一个让「纸箱老人」变多的原因,来自传统的家庭观念。
过去,韩国家庭的上一代,几乎都把一辈子积蓄花在子女身上,照顾长者也是孩子天经地义的责任。但近年经济衰退,年轻人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哪有能力反哺?恶性循环下,早该退出职场、又苦无积蓄的老年人,只好继续寻找收入,想办法养活自己。
节目采访到一位78岁的老奶奶序顺子,她每几天都会用推车搬300多公斤的纸箱到回收站,因丈夫身体不好,女儿又嫁出去了,她只好出来打工赚钱。途中,满载废纸的推车一度快要倾倒,连路人都跑来帮忙,才躲过一场灾难。
「到这年纪,已经没人会雇用我了,这是我唯一的工作机会!」序顺子苦笑,虽然钱不多,但够买菜了。「孩子们有他们的压力,我不想让他们担心,就说是为了兴趣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