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老年日报」
家住北京海淀区十五所社区的连女士像往常一样提着饭盒,来到社区里的养老驿站。“驿站的饭菜不错,服务态度也好。”连女士热情地说。据十五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介绍,每天固定来驿站打餐的老人有30多位,“受疫情影响,驿站目前除了餐食打包,其他站内服务都已经暂停了”。
尽管北京市内21个封控小区已全部解封,但部分养老驿站基本仍是门可罗雀。多位驿站负责人坦言:“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市场化道路仍面临诸多挑战。”
驿站服务面临挑战
从事老年用品经营十余年的鹤逸慈董事长称,70岁以下的低龄老年人将来很可能成为银发经济的消费主力。市场虽大,但想要撬动银发群体消费却并非易事。有驿站负责人直言,老人基本上只对刚需买单,“比如说政府发放的老人卡,初衷是为老人提供护理,但很多老人其实只是拿来买一些必需的日常用品”。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走访多家驿站发现,大家目前的经营状况都不算太好。“全市驿站基本上都处于亏损阶段,甚至可能有一半已经濒临倒闭了。其中,疫情影响的原因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
家庭养老床位成突破口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相关安排,在此前已于西城、海淀、朝阳区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北京计划在城六区建设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在寸草春晖居家负责人张雪梅看来,这对驿站来说也算是一个培育市场的机会,能够从中让老人建立一定的消费习惯。“在未来,驿站或许会成为一个载体,而家庭养老床位是社区养老的核心。”张雪梅表示。
市场化探索仍在路上
2020年底,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试行)》,为驿站开展市场化服务提供了支持。北京大学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志刚分析指出,虽然政府释放了更多发展空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看驿站的运营能力等。而且,市场化产品增多后,行业竞争也会逐渐激烈,运营不佳的驿站很可能就会自动被淘汰出局,连锁化、规模化运营或将成为趋势。
此外,还有专家直言,驿站要抓住发展的机会,获得周边老年人的青睐,利用长处寻找到自己的专业化方向十分重要。在探索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掌握老年人需求,驿站还可尝试引进一些服务商、企业、院校等合作方、整合资源,从而扩大自身优势。
卢扬 2021-09-02 00:00:00:0市场化道路仍有阻碍5108410http://epaper.hljnews.cn/lnrb/pc/con/202109/02/content_51084.htmlhttp://epaper.hljnews.cn/lnrb/pad/con/202109/02/content_51084.html13社区养老驿站面临挑战/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