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1来自银发世界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黄花分外香“,毛主席的这首重阳诗,始终令人温暖而富有诗情画意,。重阳之意久久,包含有长久、健康长寿之意,重阳节里踏秋、登高、赏菊,多么美好的日子,可在现实中,谈起如何养老,常常让老年朋友茫然,并不轻松,其间谈论最多的是“互助养老“,这始终是一个热门关注的话题。
但究竟什么是互助养老,国家有哪些相关政策支持,国内及国外在互助养老方面有哪些实践等等,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因此,在查阅了网上大量相关信息后,经过整理,借重阳节漫谈下“互助养老“,相信一定有借鉴作用。
一、 究竟什么是互助养老?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是如何表述的?
互助式养老创制于民间,在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及每年1000万60岁以上老人增加的背景下,在未富先老、少子化的趋势下,互助养老无疑成为一个深受百姓关注和喜爱的话题,虽然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专家、学者在“互助养老“的概念、定位、发展上也意见不一,但私毫不影响民间对此的持续关注、探索与实践。
实际上,我认同和理解的是:互助是在互惠基础上以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交换行为,而互助养老是建立在以互助文化基础上的家庭、家族、邻里、社区成员间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互助活动。
互助养老应称为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核心是有组织地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和闲置时间,低成本地互相帮助,提供服务。其重点在于如何把互助养老进行组织或经营起来,包括寻找资金和建立组织、服务和评估机制等。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阐述: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
二、 为什么政府提出探索互助养老模式?
1) 未富先老、独生子女的现状,政府提出9073政策,90%是要居家养老。
2) 就地居家养老,在熟悉的地方养老,“省钱,开心“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3) 能够明显改善老人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日常交往、精神慰藉等需要。
三、 互助养老模式与抱团养老、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之间的区别。
1)抱团养老只是互助养老的一种,指一群老年人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互相照料、彼此慰藉,共享资源的生活方式。抱团养老可能一起买房或租房,或是住进养老院。互助养老更多指的是以互助文化基础上的家庭、家族、邻里、社区成员间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互助活动,范围更大些。
2)邻里互助,只是常见的社区邻里相互帮助,与互助养老有本质区别。
3)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帮助老人和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一般是单方行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互助。
四、 当下国内互助养老的几种模式。
1) 政府主导型。如:河北肥乡农村互助幸福院。
特点是:利用闲置校舍改造出供老人集中居住的“互助幸福院“,体现互助养老的居家和社区生活特征,既保留了乡土味道,又凝聚了村庄情谊。”集体建院、集中居住 、自我保障、互助服务“是特点。
在建设期,县财政一次性给予25000元配套资金,配置卧具、炊具等生活必需品,每20人每年给予5000元补助,每超10人加1000元。老人自带米、面、油。
幸福院不配备专职人员,院长由老人们民主推选产生,组织老人们开辟小菜园种菜,自给自足,互助提供做饭,照料,身体好的照料身体差的,年轻的照料年老的,遇紧急情况时彼此照应应对风险,体现抱团互助的特色。
2) 民间:结对组圈式互助养老。
采取老人自愿或匹配结对与组圈的方式,进行抱团养老,是邻里守望相助的典型体现。
如大连,小区成立空巢老人爱心会所,提供日常互助活动平台。相邻的空巢独居老人为相互照料应,结成“生活共同体“,本着信任,共同持有联络家庭的钥匙,通过呼叫器进行家庭联网,相互帮助,应对紧急情况。
如克拉玛依“关爱圈“式互助养老,是以社区为单位,一个圈包含10-15户老年家庭,注意人口特征搭配,如年纪大与小,身体强与弱,一天一问候,一周一看望,通过自治章程和负责人实现管理,每个圈有负责人和联络员,每月定期组织圈内活动,成员有参会和发表意见、选举和选举权等。
3) 社区:据点活动式互助养老。
如山东青岛某区,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提供闲置场所,统一配置娱乐器材(麻将桌椅、电视、书籍等),并提供每年的水电费补贴。辖区内“空巢或孤寡老人确定为“互助养老点”,大家自愿结合,相互帮助,天天见面,每日活动。有效整合政府、社会、家庭资源。特别制定了《关于开展互助养老工作的通知》、《**区互助养老管理制度》、《***区互助养老公约》等 。
4) 社会组织式:互助养老。
作为一家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海南定安的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通过“互助管自己,快乐过晚年”的模式,服务中心志愿者以社区为单位,动员和组织社区老人,包括旅居老人在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及专愿者活动,倡导“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形成常态式互助模式。(详情请扫码“海南省长寿协会“微信公众号阅读本人原创《定安”旅居互助养老新模式如何实现造血功能?》)
五、国外互助养老的经验。
1)美国会员式社区互助养老。
“国会山村”实行会员制管理,由老人自我经营,通过发展会员助力“居家养老”。老人
相互帮助,互助互惠,85%的服务由志愿者互助提供,如乘车出行,更换灯泡,看病
就医,法律咨询,个别时遇到复杂需要时,则由专业公司提供,由公司对会员收取额
外付费。
2)德国“多代屋”。
一种具开放、志愿和互助性质的社区养老模式。打破家庭和代际界限,安排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互通的功能区居住, 老人帮年轻家庭看护孩子,55-65的活跃长者照料更年长的老人,年轻人可以教会老年人电脑等现代技能。
多代屋是福利机构,没有盈利项目,提代无偿服务,每年政府资助40000欧元,日常管理由社区负责。
4) 德国合租互助养老。
由数名老人合租一间公寓,互相照料,另有几名助理看护员轮流协助老人料理日常生活。费用较低,能保持个性同时兼顾团体的生活方式,市场潜力巨大。
至于养老时间银行,还有上海的”上海老人护理互助会“等等,虽然网上有简要描述,但找不到太多的实践信息,估计大半是因为在现实中很难操作,有始无终吧。
本文特别参考:王伟进先生《互助养老的模式与现实困境》一文,借此希望大家对互助养老有些更深入的了解,至于现实困境我建议大家上网认真阅读五伟进先生的文章吧。
期望借此,我们一起探索新的适合本地化的互助养老模式,也希望借助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樊登年轮学堂“的会员体系,能探索中一条有特色的居家互助养老模式。期待交流分享。
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