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的养老金调整都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
第一步、两会明确
每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都会确定当年国家在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划,其中养老金是否调整都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1年3月5日的全国两会上,已经明确我国的养老金将连续第17年增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么写的: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正常这就是每年养老金调整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要这一步确定了,那么意味着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第二步、国家发文
之后到4月份,人社部和财政部会联合下发关于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这是国家层面的正式通知。
通知中会明确当年养老金的调整范围,正常范围就是当年之前退休的人员;还有调整方法,近些年一直都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而大家最关心的调整水平也是在这份通知里头确定的,2020年是5%。
第三步、各省发文
在国家下发文件后,各省会出台各自相应的实施细则,不同省份效率不同,所以细则的出台时间会差别比较大。
近几年上海市的效率都非常高,5月份就发文明确了相关事项,而其他省市大多都是集中在6月、7月才会下发养老金调整的通知。
各省的通知中,主要是明确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这三种办法具体是怎么调整,不同省份的做法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比如2020年西藏自治区的定额调整高达80元,而江西省只有36元。
第四部、具体落实
各省在下发具体的调整方案后,最后一步就是各个地市将方案落到实处,将调整增加和补发的养老金发到退休人员手上。
一些省份会在文件中明确要求要在当月落实,比如湖南省2020年7月14日下发通知后,要求各地要抓紧在7月31日之前完成。当然,也有一些省份发文的时候已经是月底了,那么就只能等到下个月才能落实。
当然,上面的流程也不是完全固定的。
比如2020年,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两会被迫推迟召开。在4月份的时候人社部和财政部就联合下发了养老金调整的通知,而全国两会直到5月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才得以顺利召开。
至于2021年养老金的调整水平,正常在4%-5%之间。
2020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疫情,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2.3%,总体上经济发展得并不好。
2021年,虽然经济回暖,但是疫情防控还是存在一定压力。同时近些年我国的养老金调整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从2018年开始就一直保持在5%的水平。
所以,对于2021年的养老金调整水平,乐观估计的话还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