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职工内退以后,对工资、退休后的养老金、以及工龄有影响吗?
2020-11-23 19:28  浏览:2154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导读:

我所在企业就有内退员工。实际上,目前执行内退政策的企业已经很少了,内退政策普遍存在于央企和部分国企。内退对以后的工资、乃至退休后的养老金、以及工龄是否有影响,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看内退审批流程是否合法、合规;二是看企业内退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下面结合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国家关于内退政策是如何规定的,有哪些特点?

我国关于内退政策的文件依据主要有两个:《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劳社部发〔2003〕21号。

根据文件规定,内退政策主要有以下6个特点:

1.适用范围。企业富余人员、以及主辅分离中的因辅业改制需要分流的富余人员。

2.年龄条件。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

3.审批流程。本人申请,企业审批。

4.编制和岗位要求。留编不留岗,即内退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企业不再保留岗位,只保留人员编制。

5.内退待遇。内退期间,企业给内退职工发放生活费,这是对内退人员的工资的一个保底要求。另外,企业正常缴纳统筹部分社保,同时为内退人员代扣代缴社保,当内退工资低于当地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按照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缴纳。

6.内退职工的工龄。内退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视为工龄,与其以前的工龄合并计算。


二、职工内退以后,对工资、退休后的养老金、以及工龄有影响吗?

(一)看内退审批流程是否合法、合规

一般来说,目前还在开展内退的企业,多为国企改革过程中,因主辅分离,而将辅业留给主业来安置的富余人员,这些企业大多数都会列入国资委的治理名单。

因此,内退政策不像过去那样,只要是个国企就可以执行,现在的门槛提高了。在执行内退政策过程中,是要接受国资委指定的审计组,进行专项审计的。

如果内退流程合法、合规,才能视为内退。否则,内退期间的一切待遇都将被推翻,严重的将取消内退待遇,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对工资、内退后的养老金、甚至工龄一定会有影响的。

(二)看企业内退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只要职工符合内退条件,企业内退审批符合流程,没有弄虚作假,在内退政策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关键看企业的内退政策中,关于内退待遇的约定,以及企业与职工双方的签订的《内退协议》。

1.一般来说,内退以后,对工资和未来的养老金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职工内退以后,不再为企业提供正常的劳动。因此,内退职工的工资,普遍要低于在职时的工资水平。一般按照内退前的50%~70%计发内退工资,或者按照企业平均工资的50%~70%计发内退工资,内退工资的下限是不得低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生活费最低标准。

由于内退工资降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自然也要降低,相应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市指数和等因素也在降低,退休后的养老金自然要比在职退休的要低一些。

当然了,如果《内退协议》约定按照内退前的工资标准,计发内退后的工资,那么对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是没有影响的。

2.根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只要是合规内退的,企业正常缴纳养老保险,对工龄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写在最后:

1.在企业内退政策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只要企业正常缴纳养老保险,对工龄就没有影响。内退后的工资和养老金是否有影响,关键看企业内退政策是如何约定的,一般来说,内退后的工资普遍要低于内退前的工资,相应的,内退后的养老金也要低一些。

2.如果企业内退政策不符合国家和上级单位的要求,那么对内退的工资和工龄将有极大影响,严重的将会取消内退资格,追缴已经发放的工资,扣减相应的工龄。


个别国企,假借内退名义,组织职工办理内退,内退职工不用上班,有企业养着,开的工资比在职人员的工资还要高,这是严重的不公平。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


发布人:9ab3****    IP:139.201.3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