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一定会造就一个富人,但一定会造就一个老人。因此,养老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养老对大多数人来讲似乎又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因为其总是看起来还很遥远。
然而,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老龄化、少子化、长寿化是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重要特点。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和预测,2019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1.5%,远超老龄化社会7%的要求;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4%,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我国进入超老龄化社会;2060年,这一比例或将超过30%。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主要受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均寿命增长影响。人口出生率方面,我国放开二胎政策的“催生”效果似乎并不明显。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下历史最低。人均寿命方面,从1990-2019年数据来看,我国人均寿命大概每10年增长3岁。据此估计,2050年,我国人均寿命或将达到86岁。
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特点与当年的日本十分相似。日本老人当下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日本NHK在2014年播出的纪录片《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将日本老人的凄凉生活揭露的淋漓尽致。即使是那些有存款、有房产、有年金的相对富裕人群,可能也会因为疾病困扰、投资失利或者寿命过长而晚年凄凉。日本金融厅在2019年6月发布的一份测算报告则显示,如果男性6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没有工作仅靠养老金,每月将产生5万日元的缺口(约合人民币3200元)。
所幸有日本的前车之鉴,我国近年来已经在大力宣传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应对未来的严峻形势,如加大对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的支持力度,研究推进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养老基金发展等。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到延迟退休的问题。
那么,我们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呢?为退休准备100万元存款能否帮助我们规避“老年破产”的凄凉呢?
为了老年体面生活更加确定,我们谨慎假设60岁退休、90岁寿终正寝。100万元的存款平均到每月还不到2800元。即使不考虑通胀等因素,这一数字都不足以弥补日本当下失去工作、仅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所面临的缺口(3200元)。如果再加上老年医疗费用的增加,这一缺口还将扩大。如果同时考虑通胀和投资收益率的因素,那么负利率的大趋势下,这一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无论对于当下的老人或年轻人来讲,未来的养老问题都会更加严峻。
如何进行准备呢?不同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收入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养老所需准备的存款规模也会有所区别。
农村居民可领取养老金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当其处于劳动年龄时还可以通过种地等方式实现自给自足。但是,为了满足丧失劳动能力后的老年生活所需,其年轻时外出打拼并储备一定的存款等现金类资产便十分必要。
一、二线城市居民有大量资产沉淀于房产之中,以房养老甚至卖房异地养老可以作为备选方式,这降低了对存款等现金类资产的需求。
三、四线城市居民房产价值不大,消费水平不高,养老金领取水平适中,较一、二线城市居民有必要提前准备出更多存款等现金类资产。
当然,无论您采取何种方式规划养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早准备、充分准备都十分必要,尤其是要尽可能地完成满足老年生活所需的持续、稳定、确定、领取终身的现金流的准备。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您的支持是作者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