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郓城有个七十岁的老婆婆张阿婆,老伴儿去世早,和一个傻儿子相依为命。
张阿婆婆虽然家境贫穷,却是一个心善之人,经常施舍乞丐,助人为乐,谁家有了难事她都会伸出一把援手,因此她在乡里的口碑很好。
张阿婆婆的儿子福顺自幼智力低下,如今三十多岁了智商还停留在六七岁的水平,尽管如此,老婆婆还是对他疼爱有加,毕竟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自己不心疼谁来心疼?
话说这一天,张阿婆身体欠康,家里又没了做饭用的柴禾,只得交代傻儿子福顺去山上砍着柴。
福顺以前经常跟着母亲去砍柴,按理来说这不是一件难事,谁知他的运气不佳,上山竟然被老虎叼走了。
张阿婆知道后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彻底将她击垮了,从此卧病在床,整日以泪洗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儿子是个傻子,本来就是一件可怜的事,如今又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更是令人心痛。张阿婆除了埋怨上天的不公,更加自责不已,后悔让傻儿子独自一人去砍柴,认为都是自己的缘故才让儿子丧了命。
终日沉寂在悲痛的情绪之中,张阿婆的眼睛渐渐失明了,眼泪哭干了,心中的苦楚无人诉说,傻儿子去世后,自己以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了。
村里有个孤儿叫龙三,会武艺,尤其箭法非常出神,经常在闹市表演射箭,百发百中非常厉害。
他小时候经常受到张阿婆的恩惠,没有张阿婆自己早就饿死了,得知老虎吃了她的儿子后,龙三来到张阿婆床边说道:“阿婆,你不要伤心了,我一定替福顺哥报仇!”
张阿婆听了连连摇头,说道:“小子,你不要做傻事,福顺被老虎叼走是他的命,我不需要你去报仇,如果去了,你有可能丧命,如果你杀了老虎,它也是一条性命,怎么做都是杀生,我于心不忍!”
龙三问道:“你不怨恨老虎吗?”
张阿婆说道:“说不怨恨那是假的,但是老虎吃人是它的天性,即便要了它的命又如何?要怪就怪我自己……”话没说完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龙三心里非常难受,离开张阿婆家,提着弓箭便上了山。
福顺遇害附近有棵参天大树,龙三爬到树上隐藏起来,密切观察着老虎的动向,就这样一直在树上呆了三天。
三天后的一个黄昏,深林中有了风吹草动,龙三闻到一股腥臭的味道,不多一会儿,只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慢悠悠地出来找食吃了,他悄悄拿出弓箭,对准老虎拉满了弓,只听“嗖嗖”两声,两只箭不偏不倚射到了老虎的两条前腿上,老虎吃痛吼了一声,便跪倒在地上不能动弹。
龙三从树上跳下来,从身后拿出一把匕首,来到老虎面前恶狠狠地说道:“杀人偿命,自古有之,张阿婆就这么一个儿子,你吃了他,张阿婆以后还怎么活?我要活剐了你,将你的皮剥下来卖钱给张阿婆!”
老虎前腿受伤不能动弹,眼看着龙三越逼越紧,它竟然开口说话了:“好汉饶命,我还有四个孩子需要照顾!”
龙三听了更加气愤了,说道:“你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张阿婆失去儿子眼睛都哭瞎了,你还有脸说这话?”
老虎说道:“实不相瞒,这些日子没有猎物,我的孩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所以……”
“所以你为了你自己的孩子去害了别人家的孩子?这话能说得通吗?说话告诉你,即使你害了刘阿婆的儿子,可是她还是请求我不要找你报仇,这样善良的老太太到哪里去找?”此刻龙三已来到老虎的跟前,拿着匕首准备结果了它。
老虎说道:“好汉请听我说完,那个男子是我孩子吃的不假,但是并不是我害死的,他是跌落悬崖摔死的,即使我们不吃他,野狼也会把他的尸体叼走的!我也是当母亲的,听你那么说,老婆婆确实可怜,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愿意当她的儿子照顾她,以后为她养老送终,只求你放我一条生路!”
龙三听了有些动摇,心想杀了老虎违背了张阿婆的心愿,让它来照顾张阿婆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龙三将箭从老虎的腿上拔了下来,为它敷上了草药,说道:“你说的话一定要做到,否则我决不饶恕你!”
老虎向他作了个揖,然后一瘸一瘸地走了……
从那以后,张阿婆家的院子里经常出现被咬死的野鸡、野兔等野味,就是不知道是谁送来的,她也不敢接受,龙三知道这是老虎来赎罪了,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张阿婆,让她安心收下。
张阿婆便将这些野味拿到集市卖了钱用来维持生活,从此不再为生计发愁,只是她从来没有见到过那只老虎,或许是因为老虎心中有愧,没有脸面来和她相见吧。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张阿婆年老去世,龙三为她置办了棺材,下葬那天从山上下来了五只老虎,它们来到张阿婆灵前仰天吼叫,仿佛在送她最后一程……
龙三见了非常感动,心想:动物都知道信守诺言,知恩图报,有时候人不还不动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