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路天使
今年春节,提倡就地过年。
能不回家,尽量不回家。
一直以来,春节团聚都是中国人不变的情结。就地过年本是无奈的事情,可对于另外一些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天赐的借口: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回家。
根据交通部预测,今年春运预计运送的人数,相比前两年少了一半以上。今年春节,大概是很多年轻人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
这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春节习俗正在形成?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家庭观念的更新?通过春节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我们也许可以看见年轻人与家庭关系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以下是5位年轻人对新周刊记者的自述。
你对就地过年是什么态度?/Pixabay
第一次过年不回家
竟然有点兴奋
31岁 自主创业者
家乡在河北邢台的我,决定不回家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过年不回家。有点没良心地说,竟然有一点小兴奋。当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还是稍微有点不习惯。
其实我还蛮喜欢过年的。因为童年过年实在太美好了,放鞭炮、放烟花、拜年、收红包、吃一桌好吃的......春节的余韵一直影响我到今天。
长大以后,过年还是非常传统的方式,在奶奶家和亲人们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这些年饭店推出了成套的年夜饭,现在就改为和家人在饭店过年。现在的年味淡了,所以每次都会在心里默默回味曾经的年味。
吃团圆饭,春节的重头戏。/电影《饮食男女》
我31岁了。在国内,一个31岁未婚单身女性,都得有钢铁般的坚强内心吧。曾经,爸爸对我的感情世界几乎一无所知,等到我二十五六岁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我需要结婚了。对于我的未婚状态,他们经常焦虑得睡不好觉。
毕竟家里我们这一辈,就我没结婚。为此,前几年我压力很大,和家里关系特别紧张。也不知道为什么,过了29岁之后,我突然成熟了很多,很多事情都想通了。面对家庭的期待,我有了自洽的逻辑和解决方式。
我会反复和父母沟通我的想法。其实我对稳定的感情关系也有向往,但对于是否结婚,还是希望自己可以理性地考量,这一点父母也同意了。最重要的是,父母也有父母的生活要过。现在,我经常给我爸妈定一些养老娱乐计划。然后我跟他们说,你看那些在家带孙子的多累啊,你们享受生活不是还挺好的吗!
培养父母们老年之后的兴趣,是儿女的一大任务。/Pixabay
解决了好多过去不自洽的思维之后,我整个人都轻松了。今年是第一次不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对我来说,似乎也意味着很多:完全独立、不再受家庭干扰、和父母开始一种新的亲子关系等等。
今年过年,准备在家写写春联、包饺子,跟朋友和猫们一起过,想想还蛮期待的。
放下“虚伪”的责任心
28岁 教师
1月15号左右,我从网上看到了回家需要隔离14天。打电话跟爸妈商量,爸妈干脆安慰我,让我别回去了,我心里很难受。春节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尽孝和团圆的节日。不回家怎么行呢?
往年回家,我都会尽量表现得像个“乖乖女”,对爷爷奶奶特别好,洗衣服、洗头、洗脚、打扫屋子、做饭。能做的尽量帮他们做。退了票之后,我心里一直想着奶奶在电话里的那句话:“你不回来,我都吃不下饭了。”
老家的风景。/@fei
大学毕业后,我稀里糊涂地回老家当了教师。小地方复杂的人情关系让我觉得难受,而家里紧张的气氛也让我感到压抑。
在家工作的半年时间里,我竟然抑郁了。那时候,我一直被两种感觉支配,一种是感觉出门就会有车撞过来;另一种是感觉我爸爸会拿刀杀了我,于是我那时候特别害怕跟爸爸待在一个屋子里。
那阵子我爸爸失业了,我妈一个人不仅要养活全家,还要做家务,经常把我爸爸一顿臭骂。而我爸爸又是那种什么都会憋在心里的人。
2018年过完年,我收拾了行李,毅然决然去了北京。北京自由的环境,让我把家里的紧张氛围抛到脑后,我的心态也慢慢变好了。
那年暑假,我回了一趟家,竟然觉得特别融洽。我记得那时候我爸爸也在家,我打开美颜相机和他自拍,照片里,他脸上的皱褶被抚平了,头上还长出了犄角。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家乡的青海湖。/@fei
那时候我开始想,也许儿女和家人的缘分就是如此,成长、分离,但不变的是至始至终的爱。
但也许是当年的逃离,让我心里还有点内疚,觉得春节团圆是一种责任。我会想着,我不回家,我爸妈怎么办呢?没有人帮我爷爷奶奶做家务怎么办呢?当我跟同事说到这些的时候,同事觉得很惊讶,有个同事甚至已经三四年春节不回家了。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回家团圆,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种虚伪的责任心——不是家人需要我,而是我需要用春节回家这件事情证明我的责任感。
但是,春节不回家,我和父母的情谊不会减少,现在语音、视频都很方便。更何况我想他们的时候,其他放假时间就可以回去。想到这些之后,我释怀了。
回家,不一定在春节
35岁 知识博主
早在今年1月份,看到“就地过年”的号召,我心里窃喜。也不是我不爱回家,我也很想爸妈,但是能避开春节,就尽量避开吧。
32岁以前,我的人生路在别人看来十分顺利。我出生在云南一个小县城,高考的时候,我以县城前十名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一所985大学,之后顺利地工作了。
最让家里人感到骄傲的是,我嫁了一个特别优秀的、能赚钱的丈夫。为此,我爸妈没少在亲戚、邻居面前吹嘘。
令人羡慕的生活,令自己开心吗?/美剧《大小谎言》
可是3年前,我离婚了。我自己带着小孩,生活也调整得很好。我自认为自己有能力给自己和孩子很好的生活。一开始,我爸妈还挺不能理解的,经过几年的沟通,他们开始支持我。
但这几年春节回家到家,亲戚们一聚集,我又不得不面对轰炸。最令我感到难受的是,亲戚们每次都要翻旧帐,说我的不是。
特别是我大舅和大伯都认为,无论如何,一个女人主动提出离婚就是不对。亲戚们一顿附和,觉得我现在掉价了,要给我介绍一些年长的男性。
春节本是一家人团聚、交流亲情的时候,对我来说却成了审判大会。可能在春节这样的日子里,传统家庭观念就会演绎到极致吧。
既然今年开了个就地过年的先例,那以后就找别的时间回家,甚至可以把父母接过来过年。讲不通我躲开还不行吗?
今年过年,准备叫几个没回家的好朋友到家里BBQ,一起品品我新酿的酒,还挺期待的。
就地过一个别样的年。/Pixabay
妈妈主动叫我别回家
23岁 广告小白
因为车票需要提前买,但在那个时候相关的政策还没有很明晰,所以干脆就不回家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后,不像在学校有很长的假期,我想留出点自己的时间。再加上现在年味没有小时候印象里那么浓了。
其实,今年年初我即将毕业,一切还没走入正轨,房子也找得很草率,整个人的状态很差,可能是还没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经常一个人回到家就开始流泪。
憋了一个星期之后,我跟妈妈聊了很多,并主动提要求想让妈妈过来陪我。就是那段时间,我妈每天晚上煮好饭,等我下班回来吃;早上跟我一起起床,送我出门。那段时间心里好安定。这比往常过年时候,我跟我妈两个人在家里吃吃火锅、看看电视更能让我感觉到温暖。
妈妈从来不会说我是男孩子就不能哭。/美剧《我们这一天》
高二时,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我和妈妈变得更亲近了,大概有一种相依为命的革命友谊吧。小时候妈妈对我比较严格,因为畏惧,我把妈妈当长辈,到初中之后,我和妈妈又慢慢变成朋友。
我们两个几乎无话不谈。我现在有什么计划,妈妈理解了就会全力支持,也会开拓我的思路。而妈妈毕竟年纪大了,网上有些东西搞不明白也会问我的意见。
我是从别人口中知道原来我和妈妈的关系是很少见的。可能因为我妈妈是做生意的,总到处闯荡,再加上一直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比同龄人更开明吧。
决定不回家之后,我给妈妈打了电话,很开心跟妈妈达成了共识:只要心里有对方,相聚的时间、空间可以不局限在过年。
妈妈为我准备的相亲都改到了线上
29岁 插画师
如果不是就地过年的政策,我是绝对不敢不回家过年的。
跟爸妈说的时候,我爸妈特别不能接受。我妈甚至让我把工作辞了,回家考公务员。自从毕业后,我已经在离家600公里的另一个城市工作7年了。但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让我回家工作、安家的念头。在每个月两次的例行通话里,她总是几句不离回家考公这件事。
公务员的稳定对长辈来说太重要了。/图虫创意
一直以来,她都觉得我在外面工作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最后我总还会回到家里生活。这两年来,面对我越来越渺茫的考公希望,她开始操心起我的婚事,不断给我介绍同乡的适龄姑娘。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我留在身边。
是啊,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所有爸爸妈妈都和我爸妈一个老思想,那就是子女一定要留在自己旁边,最好不要出县城。而外出工作,特别是做一份在他们看来好不稳定的私企工作,是一种年轻不懂事的行为。
我也不觉得在外头的工作有多好,但我至少知道待在小镇上,我一定会不开心。自从初中开始,我就总觉得和生活的地方格格不入,这里相对一致的价值观让我接受无能,而任何与此不一致的行为模式都会遭到邻里的议论。粗鲁的言行、重男轻女、爱好赌博的习惯,还有虚伪的人情世故,都让我感到厌恶。
以离开为目的成长。/意大利剧集《我的天才女友》
每次回家都感觉到分裂,我听着熟悉的家乡话,却总觉得自己是个清醒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发现自己身上深深地烙着故乡和父母的痕迹。就像法国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在《回归故土》中写的,远离故土的小镇青年,终其一生所要面临的命题之一,是如何面对远去的故里,以及故乡土地上老去的父母。
春节对我来说,曾经是一段很美好的记忆。我想大概是因为春节期间,家里不管再穷,都会停下来围绕在彼此周围,什么都不做,就到处串门;会买平时舍不得吃的、穿的东西。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春节大概就是贫乏生活里的唯一浪漫。
如今,生活条件变好了,年味反而越来越淡了。我想不是春节变了,是我们的生活变了。
最终,我说服了爸妈春节不回家这件事,并允诺他们今年年假一定回家,到时候我计划着带他们去附近旅游。只不过条件是,我妈妈让我把她安排的几场相亲改到线上。我欣然同意。
春节,有心就好。/图虫创意
后记:
说到春节回家这件事,几乎每个人都主动地提起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我听到了很多熟悉的传统中国家庭故事,也很惊喜地发现,有一些新的、更为舒适的相处模式正在形成。年味越来越淡了,是这么多年来经常被大家讨论的话题,但我发现,中国人的亲情羁绊,并没有因此变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它似乎只是悄悄变了个模样。
今年过年,不管回没回家,记得跟至亲的人说句新年快乐,有条件的话,再卖个萌、撒个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