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落幕的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第一次加入了养老护理项目的比拼,来自南京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的倪燕,最终拔得头筹,拿到了江苏省首个养老护理“状元”。这个养老护理状元有什么不一样?
03:40
“袁奶奶,我们吃饭了啊!奶奶今天怎么样啊?还好是不是?我马上给你把床摇起来。”记者见到倪燕的时候,她正忙着给老人滴鼻饲。这位江苏养老护理状元,到底有什么绝招呢?
“玻璃瓶的500毫升,每次要达到的克数是830-840,这样才能保证她的营养是充分的。”
“打营养液,我一般会将老人床头抬到30到45度。袁奶奶长期卧床,手脚不能动了,摇到45度就是半卧位了,后半身可能就会往后滑一点,增加了她的摩擦力,比较容易导致皮肤压疮的危险。所以每次摇到上沿就达到30度。”
倪燕说着她的护理诀窍。别看差一点,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潜在风险完全不一样。
那么,怎么才能确定正好是30度呢?经过反复琢磨,倪燕想到了好办法:她在老人床头标上了红线,每次摇床的时候,枕头上方边缘与红线持平,那就刚好是30度!
“奶奶,我们先吃慢一点,100好不好?先适应一下好不好?”倪燕每小时会定时巡视,看一下老人胃管有没有脱落,营养液滴注是不是很顺利,根据老人情况做一个速度的调整。
心细的倪燕还将滴液速度记在了随身的小本子上,方便下一次巡视。
这边,袁奶奶刚安顿下来,又到了给隔壁房间老人翻身的时间:“奶奶,我们要翻个身了。我先把手搓搓热,好了,热了,来吧!”
规范、细心,这是评委们给倪燕的一致评价。在同事们看来,这离不开倪燕平时的积累。倪燕同事、南京点将台社会福利院护士长姚文琴告诉记者:“下班后,她会喊我或者其他的小伙伴们说帮帮忙,等会再走。拉着大家再去做一遍、再去研究一下护理措施,她也是切实问我们,作为她的‘模特’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改进之后动一点点,安全感会很足。”
倪燕认为,和其他护理工作相比,养老工作需要更用心。这颗心,是为人子女的心。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大部分老人能给的回应不多,但倪燕依旧坚持和老人互动。
“老人们长期躺在这里比较孤单,没事就会和他聊聊天。他也听不懂我们说啥,但是有人陪他的时候,就特别乖。哪怕他不会讲话,他的眼神也让你觉得特别相信你,特别信任你。”
老人们知道倪燕拿奖的消息后,都特别开心,觉得像自己的孩子获奖了一样。86岁的邱奶奶告诉记者:“她都喊我们奶奶、奶奶,我就感觉像家里人一样。不只因为他们喊我奶奶,称呼就像家里人。你看她不催我,她叫我慢慢找,很耐心,我能接受得了。她假如一急,我更急,对不对?她把我当成她家的老人来对待。”
“把老人不仅要当作自己家的老人,还要当成小孩一样陪他。老人和小孩是一样的感觉,耐下性子来,慢一点,自己和自己讲这是爷爷奶奶,把他们当孩子一样。这是爷爷奶奶,不能着急。”倪燕说。
成为江苏首个养老护理状元,倪燕觉得自己身上责任更重了:“我也想尽我所能做他们的子女,做他们的孙子孙女,让他们住我们这里特别温暖,有这么多爷爷奶奶的信任,所以要做得更好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些江苏技能状元身上,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周星驰经典影片《食神》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吃的菜。而对老人们来说,他们需要护理者拥有一颗为人子女的心。希望有这样赤子之心的行业模范越来越多。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汤安佶、俞铭义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江苏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