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到了,撒狗粮的撒狗粮、自嗨的自嗨、吃瓜的吃瓜。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对号入座。不管是舔狗也好,单身狗也罢,在24小时狂欢后依旧要回归日常继续面对“压力”。
眼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年轻人单身群体越来越多,丁克家族数量也在上升。520这天,对年轻人来说是狂欢节,而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已经变成了催婚节。有些与时俱进的父母们利用这天不断鼓动自己孩子早日成家,传宗接代。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不婚不育趋势上升的原因大家都心里都清楚,高到离谱的房价、不断上涨的物价、对于养老的焦虑。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且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住房问题
可以说,房子的问题是最大的阻碍。房价涨到今天这种水平已经足以替代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甚至会比政策更好。
房子是组成家庭的基石,当代人更为现实,没有房子都不敢谈婚论嫁。不知不觉中,房子成为了婚姻的前提。要结婚先买房,要不然别说有没有人愿意嫁,就算女的愿意,丈母娘也没几个乐意的。这是社会现状,没有办法改变。
今年,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继续延续涨势。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房价大部分地区相比去年依旧维持涨势。
其中,涨得最多的是宁夏银川,其次是山东。这两地的4月新房涨幅都达到了两位数。而4月房价下跌的就6个地区,跌幅最大的是广西北海,跌了4.5个点。
按照这种涨跌趋势,一涨就是5、6个点,高的能超过两位数,而跌的时候就1、2个点,最多不超过5个点。这样的发展趋势,房价怎么可能跌下来?
尤其是深圳这种地区,是国内最吸引年轻人的城市。但深圳的房价应该不用多说了,已经超越了北京和上海,成为全国房价第一高的城市。今年4月下旬,深圳曝光了一个叫“深房理”的炒房集团。那伙人很有创新能力,开创了房地产证券化的先河,放眼全世界都没人敢这么干。
从十几年前房价开始大涨以来,直到今天房价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下跌过。过去几年一些短暂的回调在房价大涨的趋势中显得非常不起眼。
国内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早就超出了普通人的购买力,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购买一套房要掏空6个钱袋子,这种压力实在太大。
要解决住房问题,必须对整个现有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大改革。
当前有一个现状是,少数人掌握了大量房源,多数人无房可住。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30平米,按照数据,中国其实已经不缺住房资源了,之所以还会出现多数人无房可住的现象,主要原因必然是结构问题。
因此,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是进行改革,彻底改变现有住房市场结构。与其继续在增量上努力,不如在存量中革新来的事倍功半。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所以老百姓才会对房产税倍加期待。房产税恐怕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能让广大老百姓“喜迎”的税种。
对于房产税的期待,其本质也是对于现有住房市场结构改变的民意。
物价问题
物价问题其实包含两方面问题:一个是CPI,另一个是收入增长问题。如果物价上涨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那么,无论物价如何上涨都不会对人们生活水平有什么负面影响。而反过来,即使物价下跌,如果收入下跌幅度更大的话,也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国内物价长期保持着一个上升趋势,每年整体物价水平都是上涨,个别品种在短期内会有起伏,但整体趋势都是上涨。
而统计局另一份数据显示,国内工资水平也常年保持高增长水平,虽然这几年增速有所下滑,但增长速度依旧很快。
只不过,年轻人对此的感受不是很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收入差距导致的,中国每年高净值人群的增量早已达到两位数,而中产群体的队伍也在扩大。但底层群体基数非常大,收入高增长可能体现在头部群体中,从而拉高了平均数。而另一方面,像房地产这类刚需价格基数太大,稍微涨一点点的绝对值涨幅就会超过收入十几个点的涨幅。这导致有些人明明收入都在涨,却发现距离买房越来越远。
物价和收入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是物价成为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有效的方案是想办法降低刚需层面的消费成本。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与刚需消费成本直接相关。即使是恩格尔系数也是遵循这个思路,通过观察最底层刚需消费占比来衡量生活水平。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方法并没有那么难,在刚需领域通过价格指导、补贴、税收政策优惠等措施降低终端售价就能实现。尤其在房地产方面,住房成本是当今挤压消费的最大黑手。
养老问题
养老问题是近几年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显现,很多人都开始思考自己的老年情景。
当今年轻一代是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他们会把自己父母的现状当作自己未来的倒影。
大家都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十分巨大,“996”这种段子虽说带有戏剧成分,但的确反映了一种客观现实,年轻人的自由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能力好好的照顾老人。如果一对夫妻还有孩子的话,更多情况下是老人还要倒过来帮着带孩子。这就是说,年轻的时候为买房烦恼,中年的时候为孩子烦恼,老年的时候为孙子辈烦恼,这一生似乎有点太“烦恼”了。
更悲惨的是,老年人体弱多病。人到老年往往就会变成药罐子,每日需要服用各种药物度日。而现今国内医保目录中覆盖的药物范围极其有限,很多药品都需要自费,成本巨大。如果老年人得了一场大病可能还会拖累家庭倾家荡产。正所谓“久病无孝子”,如果老年人一病不起,最终的结局往往是在养老院内等待人生的终点。
这是当前普遍的一个情况,为人子女的都会看在眼里,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面对这种“老无所依”的现实,又有多少人敢于结婚、敢于生子呢?
对此,着力点需要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资源的增加,另一个是养老保健商业化加速推进。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医疗资源都是不足的,医疗资源永远不会有够用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开放政策,鼓励民间力量自主创办药厂、医院。虽然民间力量多数是以利益为目的,但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增加供给是第一位的。当民间医疗企业与国有医疗企业竞争时,受惠的将是老百姓。
在养老保健领域,可以最大限度的放开高端、甚至奢侈养老商业化,价格有多高炒多高。有钱人绝对不会吝啬保障自己生活的花费。在此情况下,对于高端、奢侈养老服务收取重税。以此来补贴普惠养老保障服务,普惠养老保障服务可能因为低收益难以吸引民间力量进入,这块需要大量财政补贴或是国有企业加入。
住房、物价、养老这些问题是当代人压力的主要来源,压力大是影响生活水平的核心问题。无论什么数据标准都不如老百姓亲身感受,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溯源至此,认清问题的本源才能对症下药。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经姝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