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地评线」彩云网评:为新型养老扎紧法治篱笆
2021-08-25 18:49  浏览:44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文来源:云南网」




视频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谢军


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逐步发展,一些新型养老模式,“抱团”养老、“旅行”养老、“旅居”养老、“兴趣”养老等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这些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不失为解决当前日益严峻养老问题的新的有益尝试。然而,由于尚未规范性、规模化,这些新型养老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直以来,养老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银发时代,养老已成为重要社会问题。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普遍。面对养老单子越来越重,传统养老模式因为各种弊端而难以撑起行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养老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包括“抱团”养老、“同居”养老、“互助式”养老、“搭伴”养老等在内的新型养老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实践来看,新型养老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养老供需双方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能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而新型养老模式也有着“成长的烦恼”。由新型养老模式衍生了财产权、隐私权和婚姻家庭等纠纷,而多数新型模式主要聚焦于生活照料上,往往弱化了老年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保障,由此引发了不少法律问题。各种诈骗套路防不胜防,年轻人都难免入坑,遑论老年人了;而一些新型模式看似为老年人好,实则却对老年人磨刀霍霍,准备收割老年人的韭菜。正如坊间广泛流传着共识,老年人的钱“好骗不好赚”现象普遍、突出。如果单凭行业自律,没有监管的铁腕整治,新型养老模式探索,结果只能是“开高走低”。众多新型养老模式探索,起点可能是轰轰烈烈的进场,半途“折戟沉沙”也将是常态,遑论“诗与远方”了。正因为如此,需要以立法形式廓定新型养老中的各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养老风险在各主体之间的分担规则和应对机制。


历经多年发展与积淀后,我国老龄化法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如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核心,国务院及其部委、地方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其他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而部门和地方立法频繁出台,以及相关领域的政策性文件接连颁布,由分散性立法所衍生的稀释效应,影响了老年人保护立法的体系化和科学性。


推动新型养老模式从规划进入实践,关键在于以立法形式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新型养老模式健康发展。想要新型养老模式“满园春色”,就要构建激励机制,激发行业探索创新活力,如给予财政、税费、土地与融资等优惠。而想要新型养老模式探索“行稳致远”,规范化、专业化并可监督在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还有,护航新型养老模式从制度向实践转变,也要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监管机制,通过立法完善与技术迭代“同频共振”,提高监管效率,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时代日新月异,行业创新发展。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了破解社会养老的方程解。而解开这个方程,就要从制度层面为其扎好篱笆,不仅让新模式“看起来很美”也要让其“用起来很好”。如此,老人们也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尊严。




发布人:1c2c****    IP:117.173.5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