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要存多少钱才够养老?远比想的要难
2021-01-26 21:49  浏览:56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人活着钱没了”,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过小品里的这个经典段子,甚至还会感同身受。随着基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为了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对养老金的提前规划,可能是当下家庭刻不容缓需要考虑和规划的难题。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经历学习、工作和退休这样三个典型的阶段。对与养老的规划,也是一个需要放到整个生命过程去考虑的问题。它可能主要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

期望未来活到多少岁。期望未来有多少的养老金,和退休前工资一样多,还是退休前工资的一半?准备工作多长时间。每个月期望的养老金越多,期望活得越久,需要提前准备的自有资金也就越多,而工作年限越长,同样储蓄比例下,能积累下来的养老金总额也就越多。


到底要存多少钱在退休后才能过得比较好呢?

《长寿人生》的作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假设张三今年21岁,已经毕业开始工作,他希望在65岁退休,未来能活到85岁,他还希望退休后工资能有退休前工资的50%。要实现张三的养老需求,张三必须从现在开始,每年存下来收入的17.2%,作为未来养老的储蓄。

在这个计算模型里,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假设:

社会养老金能支付退休前工资的10%,剩下的40%需要自己承担。比如张三退休前工资是1万,他期望退休后有5000的收入,那其中社会保险养老金只有1000。张三每年的储蓄,平均能获得高于通货膨胀率3%的投资收益。有朋友可能会说,我们现在退休的老人,社会养老金的占比,不止10%,能达到20%。过去的这些年,受益于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老人们的养老金也是逐年在提高,三五千的收入似乎很常见。可这一代老人是在享受人口红利,等未来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10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到10个年轻人养5个老人,甚至要养7个老人,那社会养老金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大概率会下降。

而另一方面,长期维持17.2%的储蓄率,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毕业后有买房、结婚的压力,结婚后有养孩子的开销,到中年后又可能面临父母赡养的负担。那最后为了三角关系的平衡,就只有降低退休后的收入期望值,或者延长工作年限,甚至更残忍一点不要活得太久。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提高投资收益率,收益率提升,储蓄率就可以下降。


在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名叫威廉·班根的学者,也提出过一个关于退休金的“4%法则”:只要你退休的第一年,从退休金提取的本金不超过4.2%的花费,之后每年根据通胀率动态调整,就可以实现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反过来计算,假如退休后期望的收入是每年5千,一年6万,那按照“4%法则”计算,存款只需要有6万÷4.2%=148万的存款,就完全足够了。

这个算法很简单,也很好理解,不过它也有天生的局限性:

未来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威廉·班根得出4%法则,是考虑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资本市场的资产收益及通胀数据,假设把存款放在低风险的投资组合里,长期年化投资收益,能覆盖退休后的现金需求。就和以前常说的“有500万货币基金里,有5%的收益就可以不工作”之类的观点有点类似。但现在5%的货币基金已经没有了,理财产品5%的收益都很难。作为长期投资的投资组合,那组合的收益与退休时的现金需求,可能会不匹配。比如,今年行情好,投资组合涨了10%,可明年可能市场不好,投资组合可能会下跌5%,那下跌的时候需要的现金就没办法解决。需要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威廉·班根是以美国市场数据来做的推断,而中国当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美国不一样。以现在的物价水平,觉得未来每月能有5千就够了,可等实际退休的时候,真正需要的可能是2万。那要么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就让存款能长期获得超过通货膨胀的收益率,要么就需要按照几十年以后的物价水平,来计算需要积累的存款。


以上,不管是用哪种计算模型,未来养老金的需求,都会是一笔庞大的资产。而从家庭理财的角度,养老金只是家庭未来所需资金中的一部分,身为父母可能还希望为孩子能留下一些财产,身为子女,在规划自己养老的同时,肯定也希望能安排好父母的老年生活。那对于养老金的规划 ,最后也需要融合在家庭整体的理财规划里。那放诸四海皆准的方案是:坚持储蓄;让资产长期稳定增值。剩下的就是怎样做到。


发布人:a93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