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而孩子成年之后对年迈的双亲也要承担赡养责任,正所谓“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对父母而言,只要孩子平安、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几十年对子女的全心付出也并非为了回报。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父母仍然希望自己年龄大的那一天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并不开心,因为子女们的表面孝顺让他们有苦难言,甚至生活得很心酸。
01“轮换式养老”现在正流行
王大爷老伴去世之后就一直过着独居生活,他自己在农村有两亩地,家里还养几只猪和一群鸡,生活的也算不错。但是随着自己年龄大了,地也种不动了,王大爷就需要到儿女身边去生活。
王大爷有三个子女,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住在县城里。以前,王大爷只是偶尔会在孩子家待两晚,现在能长期地住在一起,周围邻居都替他高兴,可是王大爷却高兴不起来,这里面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原来,三个孩子平时过得都挺忙,有的需要带孩子,有的要忙工作赚钱,谁来赡养王大爷就成了问题。
兄妹三人坐在一起商量决定“轮换式养老”,就是一家住两个月,这样一方面老人有人照顾,另一方面各家也不会负担太重。
就这样,王大爷被安排在儿女家来回“游走”。折腾了一段时间之后,王大爷感觉自己好像被儿女们“踢皮球”一般,到了时间就要离开,而这种轮着养老的方式虽然看起来孝顺又公平,但王大爷这位老人却并不开心。
02这种看似公平的“轮换式养老”,但细想起来其实弊端明显
其实儿女出于现实考虑,给父母“轮换式养老”表面看起来老人每个孩子都能见到,子女们也都尽到了赡养义务,但是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老人难免会觉得生活有些心酸。
●轮换制让老人有种被“踢皮球”的感觉
这个月在老大家,下个月在老二家,每个孩子轮着来,这种养老模式对有些老人来说,会有种被“踢皮球”的感觉。
每个孩子家都住不长,哪个也不是自己的家,父母从心理上会没有归属感。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老人来说,频繁调整作息是种负担
虽然都是父母抚养长大的,但是成年后每个孩子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都会不同,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而“轮换式养老”让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入一个孩子的家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对于适应能力比较差的老人来说是种负担。
03“乌鸦反哺”要讲求方式,切身实地的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才能迎来双赢结局
其实,不能说“轮换式养老”就是儿女不孝顺,但是赡养老人,应该更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儿女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要多跟老人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在养老形式上也不要拘泥于单一的模式,比如雇保姆或者社区养老也都可以尝试一下。
到底该如何养老,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乌鸦反哺”要讲求方式,给父母养老最核心的目的是老人的晚年生活要心顺、安康。
其实只要适合老人的,孩子也能承受的,就是最好的,这样才能迎来双赢的结果。
04写到了最后面:
父母从小把我们养育成人,非常的不容易,作为子女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身边需要人照顾,我们平时就要多陪伴少要求,不让老人操心,努力为父母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哦。
今日话题:你赞同这样的养老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