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也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国家,农民的人数在5.6亿人左右。不同于城里人退休了有养老金,农村老人老了之后是没有养老金这块支撑的。虽然,这几年我国农村医疗体系渐趋完善,但相比城市的养老系统,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了。
或许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农村对于子女的关爱是非常强烈的。从某种意义上做,农村的家庭这辈子就是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而对自身的养老问题就关心的很少。应该也不能说是没有考虑吧,从前还有养儿防老一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养儿防老逐渐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养儿养到老却成了现实。
农村人是勤劳的,也是无私的。随着养儿防老的不再现实,一些老人到了该休息的年纪还在忙碌着。一方面是尽可能地给来提供一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想给自己的晚年有个保障。那么,等农村的老人老了,又该如何养老呢?这3种方式不妨一试。
1、积极参加新农合保险
我国的新农合医疗保险是为了保障农村老人有地方看病,看好病而推行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系统。随着新农合的完善和范围的提升,其保障内容和体系也逐步地提高,一些方面已经接近城市医疗保险的水平。农村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没钱看病。积极地参加新农合保险,就能用最少资金保障自己老年的身体健康。少在医疗上支出,也就等于间接地增加了收入。能开源也能节流才是长久之道。
2、还年轻的时候留点“小金库(棺材本)”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农村更是如此。相比于城市,农村人的情感和人文特色更为的浓郁。这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部分也在于农村老人多是会留一份小金库,也就是农村老人常说的棺材本。或许,农村的老人也是知道,农村的孩子是比较难的,也不怎么指望孩子能照顾到自己多少。所以,多数的农村老人不管怎么为孩子,都会留一些自己的棺材本,也当是为了孩子存的给自己的钱吧。
3、以房养老和以地养老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生产托管的出现,土地和房子成为了农村老人手里一份可以变现的实在资产。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房子(租赁)的方式,农村老人可以获得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随着今年粮食价格的大涨,现在农业的趋势越加明显,未来农村的土地流转费和租赁费用也将水涨船高。或许,这将成为农村老人手里比较稳定的养老保障,所以,农村老人一定要将土地和房子留在自己手中。既然都是孩子的,等走了再给孩子未尝不可。这既是一份自己养老的保障,也是一份农村情义的保障,至于原因这里就不说了,相信大家都懂。
中国的农民是勤劳质朴的,农村的老人是和蔼可亲的。老人们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辛劳了一生,也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最好保障。等农村的老人老了,干不动了,也请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和理解。而在这个养儿养到老的时代,农村的老人也需要多为自己想想,毕竟自己身体健康,平顺了也是减少子女的负担,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