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以3000多名养老服务相关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9成以上的大学生期待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超过7成的相关专业大学生表示想从事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意愿有变化,行业前景好,为何就是留不住人,一起来看看吧。
新变化的“乐观”
根据报告书,对13省34所大学的养老服务学科进行了调查,发现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大学生是“三多”,也就是说女学生多,农村学生多,收入低的家庭多,根据调查数据,高职、高专等职业化教育是我国养老服务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其中,老年服务和管理、康复治疗、看护等是现在养老服务高等教育的主要相关专业,这些专业女生很多,课题小组还发现,在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领域,来自农村的家庭、年收入8万元以下的家庭的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女性都是专门养老的,但是男性的就业欲望很强,父母的支持也很高,与此相比,现在在校的“95后”大学生不仅就业意愿高,创业欲望也比之前的大学生高。
除了人才不足,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学生流失率高的问题,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王建民主任指出,养老领域中最短的是人才,一线护理人员不足,中上级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他表示,老年服务专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招生困难,由于在校生规模较小,可以长时间满足社会需求。
“校外”环境极其重要。
据成绯主任介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基本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将职业学院中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活动、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与服务等养老服务专业点通过培养养老看护职业人才,虽然有招生难和毕业后流失率高的困难,但是中高职业学院是看护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但是,以高职大学为主的人才培养系统还比较单一,随着健康老年人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方式的日益变化,高素质、高技能养老者的需求与日俱增,如果实习机会不够,仍然成为学生从事养老服务业的障碍,如果没有实习,学生没有验证自己的学习水平环境,对招聘企业、行业需求不了解,很容易流失。
隋玉杰认为,学生学习时需要“专业承认”,进入行业时需要“职业承认”,通过确立这两种认识,对自己的专业身份产生、感知,更好地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发展,他建议养老服务行业迫切需要的是,系统地培养教师队伍,以“师徒制度”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或者让年轻教师在养老机构担任院长的辅佐,有助于确立学生的身份开始。
以上就是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意愿有变化,行业前景好,为何就是留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