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真正地站了起来。为了这一天,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可以说,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从“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呼,我们就能看出军人与人民之间的深切情义。
然而,1987年,曾有一位老农找到开国中将周希汉,自称是救过周希汉的命,请求他开个养老证明,可是周希汉却说:“我不认识你!”此事传出,人们不禁惊叹,周希汉将军这也太无情了吧!
战将周希汉
周希汉,湖北人。1927年,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黄麻起义,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报效祖国的抱负。1928年,周希汉参加中国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一直坚定不移地跟随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战争,也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直到新中国成立。
他是一名能打硬仗的将军,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可谓一名战将。刘伯承誉其为“我们的赵子龙”,周总理赞其是“少有的英雄”!新中国成立之初,周希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为建立强大的人民海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希汉投身革命60余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可以肯定地说,他是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开国将领,怎么会如传言所说那么无情?
找上门的“救命恩人”
1987年,74岁的周希汉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戎马一生,他已把军人的气质刻入了骨子里。倔强的性格,为他赢得了“战将”的美誉,倔强的性格也使他处事时一贯坚持原则和自己的底线。对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回首往事,他是骄傲和自豪的。他为这个国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有资格这样感慨。
当时,那个老农见到他时,其实已是这位农民第三次登门。前两次都被保卫人员拒之门外而没有见面。
这次,当这位农民在周希汉家门口徘徊张望时,恰好被周希汉的小女儿周娇娇看到,于是上前询问,农民自称是我军的救命恩人,因为生活困难,特来寻求首长的帮助,开一证明,回乡用以领取养老金之用。
面对这位满面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善良的娇娇二话没说,就把他带到了父亲周希汉面前。
当这位老人自报家门,说自己曾救过周希汉一命时,周希汉有些吃惊。他努力回忆着,但却实在想不起这个人,以及这个人所说的救命之事。他没有急躁,心平气和地说:“你是不是记错了,你如果救过我,我是永生难忘的,可是我对你一点印象都没有,我不认识你。”
老农听到周希汉这样说,一下子就激动起来,声泪俱下,说当年周希汉在一场战斗中被困,而且负伤,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背着周希汉摆脱了危险。那时周希汉向他表示感谢,并许诺以后若有困难就可以来找自己。
一旁的周娇娇听到老农这番话,早已眼眶发红,心怀感激。可他望向父亲时,只见周希汉脸色早已阴沉下来,因为周希汉的记忆里,这个老农叙述的场景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倔强的他再次对老农说自己不认识他。
老农听到周希汉这么说,颤抖着嘴唇,声泪俱下。述说自己早年参加革命,几经生死,如今孤单一人,无依无靠,仅靠国家给的每月400元的补助,生活困苦。这才想到当年周希汉的许诺,他别无所求,只求老首长能出具一纸证明,这样回乡才能够提高养老金,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所改善。
他这番诉说,并没有打动心坚如铁的将军周希汉,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坚决地摇头拒绝。并且说:“我真的不认识你,仅凭你自己说出的一个故事,没有任何证据”。老人见状,老泪纵横,不肯离去。
女儿娇娇早已被面前这个满面沧桑的老汉打动,不禁有些嗔怨父亲。她苦苦请求爸爸能帮帮这位恩人。周希汉面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最后他答应了老农的请求,给他开了一张证明,但是极不情愿。
硬汉非无情
后来,“救命恩人”找上门,却受到周希汉慢待之事传了出去。一时间,众人都说他忘恩负义,冷酷无情。其实,作为一名战将,周希汉堪称硬汉,身经百战,练就了心如坚石,但同时,他也侠骨柔情。战争年代,虽身为首长,却身先士卒,与战士们亲如兄弟。
有一件往事,是说周希汉烟瘾很大,还发明过“周氏吸烟法”,在军中流行一时。那时有一位战士喜欢喝酒,周希汉就和他约定,两人一起来戒各自的“毒″,可是这位战士却在一场战斗中牺牲了。
周希汉把一壶酒洒在他的坟前,由此可见,周希汉是很看重战友情的。战友情胜似兄弟情,手足情,因为这份情意,共历生死,是每一个军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周希汉是重情重义之人,我们不能说周希汉是冷血无情,拒绝帮助找上门的恩人,或者说他也许年高健忘,把自己的救命恩人都忘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晚年的周希汉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同时,我们也不能冒然断定这位找上门的老农就是一位冒充者,救周希汉一事是他凭空杜撰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只能说也许是生活所迫,他觉得会从这位耿直善良的将军这里得到自己养老的依靠。其实,真相已不重要,我们应怀着善意的心去揣摩每个人心底都有的"人之初"的那份善良。
周希汉晚年拒绝著书立传,他说历史不是自己去写的。“铁马金戈入梦来”,是周希汉将军逝世前一年写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的一幅字,这短短的七个字是他对自己征战一生的回味。读毕,一位身经百战,戎马一生,壮怀激烈的一代战将,仿佛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