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这将会对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产生哪些影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其中,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自参保人自己每年交的养老保险费用。
养老金会不会涨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态度肯定:
“在参保人个人缴费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那每个月能拿到的养老金一定是涨的。而且可以肯定地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养老金还会逐步提高。”
刘从龙还说:
“我们已经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未来将从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共同着力,提高城乡居保保障水平。
一方面将推动中央和地方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保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另一方面将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合理确定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标准,鼓励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合理缴费档次,在缴费周期内持续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养老金上涨,将有超过5亿人受惠。
截至2020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超过5.42亿人,绝大部分是农村居民。
其中包括6870万贫困人员,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事实上,中央确定的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已从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93元。
2020年,各级政府提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过3000亿元。
再加上地方财政补贴增长和个人缴费积累,城乡居保人均养老金水平已提高至2020年底的170元/月。
刘从龙还介绍,未来5年,还将通过完善城乡居民保费代缴政策、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加快城乡居保基金委托投资等举措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
文章综合自新华社、北青网新闻、经济观察网
实习编辑 王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