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远
养老问题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城镇职工按时缴纳社保,退休后每月有养老金可领。
而农村老人相对而言就没这么幸运了,由于负担不起每个月的社保费用,等到60岁退休后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推出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说和职工养老保险有所差距,不过也是为了保障广大农民的晚年生活,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城乡养老保险还是很看好的。
即便每个月到手只有百来块,不少农民也在积极缴纳。毕竟拿到手的资金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国家也会“补贴”一部分,怎么说也是一笔固定收入来源,重要性还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也有农民表示大家缴纳的金额都差不多,为什么等到60岁退休后,养老金待遇在全国各地差距那么大呢?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是由2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个人基础养老金待遇,另一部分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了。
这两部分会因为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缴费标准产生不同的差距,很简单的道理像上海这种经济发达城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部分就达到1100元了。
而国内大部分地区,城乡基础养老金待遇还在200元以内,这样的差距有多大也就不用多说了。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如果想退休后多拿钱的话,最好还是尽自己所能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毕竟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你缴费的档次越高晚年拿到手的钱就会更多。
针对农民城乡居民养老金过低的问题,专家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建议,那就是给农民规定退休年龄,然后和城镇职工一样发放“退休金”,实行“退休制”。这样农村老人也能达到年龄就退休,享受按月领取退休金的福利。
这一建议的提出,农民自然是拍手赞成的,毕竟一直以来农民养老金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业内人士却指出,这一建议缺乏可行性,甚至还遭到了一致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城镇职工来说每个月都花钱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才享受了按月领养老金的待遇。
说白了这笔费用相当于他们自己辛苦攒下的,农民如果也享受这一政策的话,对于城镇职工来说自然就不公平了。
加上如今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本身国家在养老方面的压力就很大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在制定延迟退休方案了。
如果还为农民免费发放“退休金”的话,既影响了城里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还有可能导致大家都不再参保,只等着退休发钱了。
而且给农民发钱的资金从哪来,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换句话来说农民想安稳养老,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积极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晚年可以有一个固定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