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我国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社会保险的征缴工作也全部移交到了税务部门。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国统筹将是怎样的呢?
6月30日,人社部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是要建立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为什么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呢?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抚养比非常低,发放的养老金待遇主要还是依靠各级财政的补贴。如果实现全国统筹,反而会成为一些地方“甩包袱”的理由。比如说江苏省2019年年末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在职职工170.23万人,退休人员103.24万人,抚养比低于1.7: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41.51亿元,其中征缴收入421.89亿元,基金支出785.74亿元。
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本身实际上是各个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居民的一种福利政策。各个地方的基础养老金差别非常大。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93元每月。2021年1月1日起,甘肃省基础养老金由108元上调至113元,湖北省是从108元上调至115元,新疆自治区从145元上调至150元,江苏省从160元上调至173元。山东省从7月1日起基础养老金有142元上调至150元,广西自治区也是从7月1日起,基础养老金由121元上调至131元。
全国基础养老金最高的两个地区是北京和上海,北京市从1月1日起基础养老金由820元提升至850元,上海市是由1100元提升至1200元。
各地都鼓励地方在当地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之上进行额外的提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全国实行最早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91年开始就全国推行。相对成熟,收支较为平衡。由于我国年轻人就业流动性较大,大多数人都流动到大城市去工作,但他们的父母还都是在当地领养老金,也造成了各地收支的不平衡。因此,只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备全国统筹的需求和基础。
如果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其实更有利于全国的平衡发展。目前的养老金待遇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待遇越高。相同缴费基数情况下,在欠发达的地区退休养老金还低,增涨的养老金也低。更何况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当地的参保缴费优惠力度很大。比如说深圳的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13%或14%,而其他地区现在是16%,曾经最高达20%。浙江省和广东省其他地区都是14%。深圳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是最低社会平均工资目前只有2200元,像山东省2020年的60%缴费基数就达到了3457元。
如果说在一个地方按照6000元基数缴费是100%档次,而在较发达的地方是60%档次,两者产生的养老金会有什么不同呢?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形成余额,用于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一部分只要缴费基数相同,全国都是一样的。但是,基础养老金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挂钩的。在缴费基数较低的地区,10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平工资是6000元,每月可以领取60元。在缴费基数较高的地区,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平工资是1万元,每月就可以领取80元。
另外,还有养老金的增长。按照今年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的方案,大家肯定发现在相同养老金、相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在北京和山东增加的养老金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北京等发达地区增加的养老金钱数要比山东高得多。
如果能够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相信调整方案也能够实现全国统一,大家的待遇会更加公平。
所以说,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后有很多好处。未来总会是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