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明思宗并不想殉国或死于谋杀
2020-10-10 06:29  浏览:43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你肯定听说过:明思宗是在煤山歪脖子树上自缢的。并且深信不疑。今天偶然翻了一下《明史》,明史并没有说他是自缢的:“丁未昧爽,内城陷。 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 葬。明亡。”


《明史.本纪》仅仅说,明思宗“崩于万岁山”,一同死去的是王承恩。《明史.王承恩传》:“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王承恩传里也没有说明思宗是自缢的,仅仅说王承恩是自缢的。

那么明思宗自缢的说法出自哪里?主要来自于当时的一些文人笔记,比如明思宗十年进士赵士锦《甲申纪事》:“(三月十九日失踪,下同),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下,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左手书‘天子’二字,身穿蓝袖道袍,红裤,一足穿靴,一足靴脱,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 ”比如明思宗四年进士杨士聪《甲申核真略》:“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后园山子中,与王承恩对面缢焉。衣袖墨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此余闻之周中官自内出亲见之者。呜呼痛哉!此天崩地裂之变,所为涕泪千秋者也。周问余:‘何谓行在?’余云:‘车架所在。’坊刻谬撰血诏,乃称‘宁裂朕尸’,皆非也。赴行在语,谓东宫既托成国,或成国护之以出,故令百官赴之耳。坊刻称‘尽杀百官,无杀百姓’,不知何据?此浅夫愤激之语,非先帝之言也。”

这些笔记,是赵士锦、杨士聪等人从公公口中探知的,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但是并没有明思宗“自缢”的说法,仅仅是说,明思宗是和王继恩公公一起,失踪了三天之后,被李闯士兵发现面对面被吊死在树上。

可见,史书并没有说明思宗是自缢的。说明思宗自缢,是后人的误会。李闯攻城时,明思宗四处转悠试图出城,每遭拒绝,他并没有殉国的打算。那么王继恩帮助明思宗自缢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知道,自缢这事儿,比较私密,一般要由个人单独进行。如果有别人帮忙完成自缢,那是执行绞刑。人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上吊没个十几分钟完不了事,中途明思宗反悔了,王继恩没理由不把他放下来,两人休息了一会商量:“一二三四,再来一次?”而且如果是王继恩公公给明思宗行刑的话,他会细心整理明思宗遗容,不至于让明思宗“一足穿靴一足靴脱”,鞋会给他穿穿好。明思宗死时“发俱乱,一足穿靴一足靴脱”,很可能是尸体被拖拽所致。

如果明思宗死于谋杀,谁是凶手?

先排除李闯。李闯攻城前和明思宗商议,试图分而治之。如果李闯不小心弄死了明思宗,完全可以偷偷把他掩埋。再排除王继恩弑君而后自缢的可能性。王继恩出自曹化淳名下,曹化淳和魏忠贤不睦,明亡时在天津养老,并没有在城中,王继恩深受明思宗重用,无杀人动机。分析谋杀明思宗凶手,有如下可能。

第一,魏忠贤余党。魏忠贤在明思宗继位过后,仅仅三月就被赐以三尺白绫。魏公公党羽深厚,余党趁着李闯攻城明思宗落单的时候,秘密跟踪突然窜将出来,用葵花宝典结果了明思宗和王继恩,并让他们像九千岁一样吊在树上,高呼“魏公公泉下有灵属下为您报仇啦”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诸臣。明思宗口头禅:“皆诸臣误朕!”文武官员,明思宗动辄大开杀戒。不排除诸臣故意把明思宗逼到荒僻之地,意图不轨。

第三,民间神秘力量。出了什么大侠,暗暗跟踪,给与致命一击,然后深藏功与名。

可怜明思宗虽贵为天子,由于倒行逆施,竟然落得毫无尊严死去。明思宗之思,不由人不思。重申本篇观点:明思宗不是自缢的。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明思宗是自缢的,明思宗是不是自缢的无关紧要,奇怪的是,大明那么多有节气的臣子文人,在明思宗失踪三日突然出现变成了一具尸体时,居然没有人提一句:“咱皇上到底是怎么死的?”


发布人:efc5****    IP:101.229.6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