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关乎着我们每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事情。在职员工可以通过单位参保的方式缴纳社保,灵活就业人员虽然没有固定参保的单位,但可以选择自己缴费。
而在单位交社保退休后的养老金,通常比个人交社保退休后的养老金要高。那么养老金到底是如何计算的?个人如何交社保才能比单位交社保的养老金更高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
养老金计算公式
养老金 = 基础性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性养老金 = 参保人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 ×(1+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个人账户养老金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含本金和收益)÷ 与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并不统一,大多数地区的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计发系数R(1.0~1.4)
养老金高低的决定因素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知道,我们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参保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指数的高低、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高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金额以及退休年龄,和在单位交社保还是以个人身份缴社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单位交社保通常比个人交社保的养老金要高?
在单位交社保以及退休的人,工作相对稳定,相对来说缴费年限更长,缴费指数也可能高些,所以养老金更高一些。而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收入不稳定,容易出现中断缴费,所以累计缴费年限相对短,缴费指数也低一些。
怎样能使个人交社保比单位交社保的养老金高呢?
相对于单位缴纳社保的稳定性,个人缴纳社保相对自由选择的灵活性更大,今年收入不足可以按照60%缴纳,明年有盈余可以按照100%或是300%来缴纳,后年收入降低了就有可能再变更缴费基数。
和单位职工中,工资待遇低于职工社会社会平工资60%的人员来相比,如果在同等缴费年限,同等退休年龄、在同一个地方办理退休的情况下,个人交社保是会完全高于单位交社保的养老金水平。
当然除了缴费基数以外,缴费年限、退休所在地、退休年龄等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缴费基数高,可以弥补缴费年限短的不足,缴费年限长,也可以来弥补缴费基数低的差距。
所以不管是单位交社保还是个人交社保,养老金的高低是有固定计算办法的,同一个地区大家都按同样的标准计算。如果大家想在晚年退休之后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还是得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尽可能的多缴长缴才行。
综自度小满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