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6连涨”,这次养老金上调主要是针对2019年12月31号之前退休的老人,而今年退休的老人是没有享受养老金上调待遇的,那么这类人现在最关心的就是,2021年养老金能否实现17连涨呢?我认为会继续上调,但是调整比例可能缩小,原因就是以下这四点:
第一,看物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3%,CPI 就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CPI上涨就意味着我们的物价在上涨,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货币的购买力在降低,之前10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103块,随着物价的上涨,退休老人的工资也应该同步上涨,才能保证目前的生活质量。
第二,看收入
为退休老人调整养老金,还要参照每年的工资收入水平,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5.8%,参考2020年养老金调整水平是5%,二者相差不大。
而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0.6%,相比去年年底,工资涨幅出现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年初受疫情的影响,不少企业撑不住倒下,很多人被失业、被裁员、被降薪,导致社会平均工资下降,在职人员工资涨幅低,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幅度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我认为2021年养老金上调幅度不会超过5%。
第三,看家底
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国家减免了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的缴费,很多人担心这样会掏空家底,影响到将来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不过根据人社部的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1万亿元,总支出2.8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从资金储备方面来看,完全能确保将来养老金按时发放,并为养老金上调提供支撑。
第四,看政策
今年社保有了三个新变化:一是要为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保,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参保率,充裕养老保险基金账户;二是税务局统一征收社保费用,税务局掌握着员工的真实工资数据,税务局征收社保后,既能解决长期存在的缴费不实的问题,同时也能督促企业按时缴纳社保,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动性;三是到2020年年底,要全面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下一步就是全国统筹,养老金调动效率进一步提高。这种种举措都为明年养老金上涨提供了充分可能。但涨幅可能会低于今年的5%。那么养老金实现17连涨之后,哪些人能多涨钱呢?我认为是这四类人:
一是缴费时间长的人,为了鼓励职工多缴费,国家对缴费时间长的人,会分档次多发养老金。
二是高龄退休老人,年龄越大工作能力越弱,自身抵抗力也越差,患病的几率变大,用于看病买药方面的支出增加,国家为了关怀高龄老人,也会给高龄退休人员多发养老金。
三是艰苦地区的退休人员,艰苦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管是对在职员工,还是退休老人都会有额外的补贴。
四是养老金高的人,我国的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因此这些养老金高的人,缴费时间长,缴费基数高,出于公平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多为他们上调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