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晓佳一】用文字记录农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敬请点击关注!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是光有人才也不行,必须还得有人。人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消耗方,人越多需求越大,那么需要工作的人则是更多,如此良性循环就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带动发展。所以乡村振兴就是要把农村振兴起来,吸引更多的人和资本下乡消费、投资,以此来产生内动力,使农村发展得更好。
而市民下乡是现在许多地方存在的一个现象,但是大多停留在城市周边,一些小型农场,租个地,种些菜,作为体验式的田园生活,因为毕竟要工作,要生活,在农村有太多的不便,许多农作物还是请别人照顾的,只能闲暇、周末假期才可以来到种植基地自己亲自下田。
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这种模式不能够长久,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人都是有自己的工作,没有大量的时间在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之上,哪怕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无污染纯天然,但是没有时间,或者说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那么放弃很正常。而城市中的另一群体:退休老人!则是有很多的时间,同时每人都有不菲的退休金,足以在农村生活,因此市民都农村养老变得可能。
这种农村养老模式也开始有了流行的趋势,在去年十月份就有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网红养老村“汉子山村”,村子投入了300多万元,修整汉子山村的道路、房屋,打造农村康养示范工程,吸引力武汉40多为老人定居在农村。
那么市民下乡养老能为农村和市民带来哪些好处呢?至少有四点让农村与市民双受益。
①闲置农房、空心村的问题,当下的农村有太多的空心村,毕竟农业的收入是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了,大家都出外打工甚至是移民城镇,就留下了大量的农房空置,乃至长时间破败无人修复,院内荒草丛生。
而城市退休老人可通过租赁农村闲置房屋用来养老,市民可以通过在农村种地、种菜、养鸡养鸭来获得食物,还可以把城市的房子对外出租,对市民来说大大减轻了养老的成本,更是增加了租房收入,两相加起来支出减少,收入增加,晚年的生活更有保障。
②带动当地消费,市民的到来必定会增加农村的消费,本地农产品流通也更加顺畅。而且一个老人必定牵扯一个家庭,老人的到来也会增加子女到农村消费的频次,农家的产品每次回城带一些,有些人甚至会采购一月的粮食特产,一两个家庭改变不大,但是几十个城市家庭的购买力对于农村来说很是可观。
③就业机会,大量市民下乡养老必定会带来相关产业,因为人口的流动产业也会随之转移,会带动当地的人员就业。如老人保健,田园培训,体验观光旅游,乃至农村改造中的大量就业机会,农房要装修、要休憩格局改变,这样装修公司,建筑公司都要参与进来,后期的服务,软硬件都得有,那就业岗位也是无限增加。
④改善医疗环境,最需要医院的大概就是老年群体了,人老病就多,各种疾病找上门来。城市中因为有完善的医疗水平,所以才能汇聚如此多的人。而老人下乡势必会带来医疗的需求,那么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前往农村的市民不断增多,农村各种医疗不断完善,对于农村是很大的利好。
以上几点仅仅是一些市民下乡养老,互利互惠的优点。但是也是解决我国未来养老的趋势,更能够解决城市病,为乡村振兴还能加把力,是一个多边受益的养老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在2.5亿,未来这一数字不断增长,预测顶峰在4到5亿人,那么未来养老就是第一大问题。
而如果把这些老人有规划的放到农村来养老,那么城市的住房问题可以解决,农村的住房不至于资源浪费,把退休金放到农村来消费,更是可以有效的改善城乡差距,因此好处如此多的情况之下,如果能有政府参与其中,那么会更为高效,也希望回归田园的老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