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婆婆老宅拆迁,给大儿媳8千工资照顾养老,小儿媳和女儿很赞成
2021-05-29 19:24  浏览:44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01


养老,是每一代人都关心的话题,关于养老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以前的人推崇“养儿防老”,所以很多家庭都是多子女,认为多子多福,晚年多个依靠。


诚然,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孩子照顾两个老人,压力很大,而多子女家庭,几个孩子轮流赡养父母,经济和时间得到分摊,老人还能够享受儿孙绕膝,大家庭热闹的氛围,这幅画面想想都觉得美好。


可是多子女有多子女的烦恼,父母如果一碗水端不平,不仅导致家庭内部矛盾,还会造成子女之间互相比较,互相掐,严重的甚至会使兄弟姐妹反目成仇人。特别在物质分配上,父母不公,子女心里将难以信服。


其实,不管有几个子女,老人最好有一份退休金,或者手里有点存款。要知道每个人组建家庭后,不仅担负做子女的责任,还有对小家庭的义务。倘若老人有老本,物质上能自给自足,子女只需给予生活上的协助和陪伴,那么双方将皆大欢喜。




02


小区里的宋奶奶,已是82岁高龄,原先行动敏捷,每天将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生活上丝毫不要2儿2女费心。可前些年老伴过世后,宋奶奶落单后悲伤过度,下楼不慎摔断腿,从此后只能坐轮椅。


子女都挺孝顺,将宋奶奶接回家轮流照顾,然而麻烦事接踵而来,令大伙都感到心力交瘁。按照约定,每个月底,子女轮班一次,宋奶奶辗转在各家之间,觉得自己像一个物件一样一次次被倒腾,很伤自尊。


大儿子和小女儿家住的是老旧多层房,没装电梯,宋奶奶没法下楼,每天活动范围就在那70多平方的方寸之间,更多的时候她一个人待在阳台,像一只渴望自由的小鸟一样,望着外面的世界。


大女儿与公婆同住,亲家思想传统,对儿媳侍奉娘家妈这件事颇有微词,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宋奶奶明显感觉到亲家的敌意,宋奶奶不想大女儿因为她在婆家处境为难,住了几天便吵着让小儿子来接。


几个子女中,小儿子生活相对优越,夫妻俩收入高,不过要供车供房,孙子正在冲刺高考,家里气氛一片紧张。小儿媳强势,在家里说一不二,看着小儿子唯唯诺诺的样子,宋奶奶住在这里,感到别扭。




03


一圈住下来,宋奶奶决定回自己家生活,子女们给她请了个保姆,平时谁有空谁来陪陪老人。可换了好几个保姆,都不合适,有的是宋奶奶看不上,有的保姆嫌弃伺候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麻烦。


于是有人提议,干脆送宋奶奶去住养老院,那里一应俱全,人多热闹。宋奶奶打心底不愿去,可又说不出口,就在这时老宅突然拆迁,宋奶奶分到一套电梯房,还有90多万拆迁款,她瞬间有了主意。


大儿子过世十几年了,大儿媳挺可怜,一个人操办了孙子的婚事,还为此背负二十多万的外债。大儿媳原先是下岗职工,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只能在饭店做洗碗工,一双手被洗洁精泡的不成样,遇到酒席还要加班加点,累死累活只挣3000块钱。


宋奶奶将孩子们召集一起开了家庭会议,说各家的情况她都清楚,各有各的难处,提议让大儿媳照顾她,每月开8千块钱工资。虽说价钱比外面请的住家保姆高一些,但是自己人用起来贴心,再说大儿子不在了,大儿媳没了依靠,一家人之间理应多帮衬一些。




04


见大伙没表态,宋奶奶知道他们关心那笔90多万的拆迁款去向,她不紧不慢说道:“你们放心好了,我会一碗水端平,钱先放在我这保管,每笔开销都记账,等到我走后,钱和房子你们4家平均分配。”


宋奶奶的话,打消了大伙的疑虑,于是小儿媳和女儿同意就这样执行。大儿媳嫁进来最早,以前没少帮着公婆拉扯小姑子小叔子,与宋奶奶的婆媳情很深,所以即便在丈夫去世后,也一直在尽儿媳的本分,现在见宋奶奶偏向自己,侍奉起来更是用心。


每天早上,大儿媳将婆婆爱吃的早饭端到床头,一口一口喂她吃下。吃完饭,大儿媳推着婆婆出去遛弯,顺便买些菜,婆媳俩有说有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母女。担心婆婆坐轮椅久了肌肉萎缩,大儿媳还每天给宋奶奶按摩,泡脚。


自从被大儿媳照顾,宋奶奶的身体和心情大为改观,其他子女对大嫂的行为心服口服,毕竟照顾病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就算是亲生子女未必有大嫂做得好。况且大嫂解决了大伙的后顾之忧,他们没用付出一点,将来就能坐享其成分到一笔遗产,还有什么不知足。




05


生活中,因为养老闹家庭矛盾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这和父母的教育,以及人性都有关系。有时候子女也想尽孝,可是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当子女关心自己的利益,大于爱父母,所以出现了“久病床前无孝子”。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老人应该未雨绸缪,及早为养老做安排,为自己的养老做储蓄。钱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只要留好老本,即便将来子女不孝顺,老人再不济还能雇保姆,去住养老院,而不是坐以待毙。


很多事情,解决好经济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老人除了保持乐观的心态,还要有主见,这是子女产生信服畏惧的根本。


人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至于如何安度晚年,就看各个老人的安排,和子女的孝顺程度了。总之,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每个子女不容推辞的基本义务。


-END-


发布人:7b5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