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调整和养老金发放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从个人方面来说,每一个人都会慢慢变老,都要考虑养老问题,都想要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从国家层面来说,通过制定合理的养老政策,让养老政策惠及所有老人,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正是因为养老问题的特殊地位,国家每一次对于养老政策的调整是慎之又慎,很多政策讨论了很多年,却始终无法有明确的结果。
比如延迟退休问题,养老金调整问题等。
但是,这一次,国家给出明确信号:退休年龄要“大变”,养老金发放要“变天”。国家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并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水平。
近日国家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了有关养老问题,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却给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养老政策调整指明了方向: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实施”二字掷地有声,标志着延迟退休这件事不会再有商量的余地,也标志着延迟退休从设想阶段即将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这里强调的是有两个关键词和两个关键时间节点
1、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渐进式”;另外一个是“法定”。
“渐进式”说明延迟退休政策的调整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渐进式地,通过具体方案,例如每年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经过几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调整,逐步调整到法定退休年龄。
“法定”退休年龄就是最终的调整目标,是65岁还是70岁,现在还不确定,但是从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男女退休年龄将逐步靠拢,最终达到男女退休年龄一致。
2、两个关键时间节点:2025年和2035年。
十四五也就是2021年到2025年,远景目标也就是2035年。
也就是说,渐进式延迟退休最迟也将在2025年落地实施,因为退休是渐进式的,所以到2035年,经过10年的养老政策调整,达到最终调整目标。
从现在算起,到2035年,还有15年的时间,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为何会认为2025年落地的可能性比较大呢?
小强财艺认为养老金并轨改革完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养老金并轨改革始于2014年,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向企业人员养老金政策并轨改革问题。这次改革的时间终点正好是2024年12月31日,并轨改革结束后,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退休人员,都将实行一样的养老金发放办法。这与2025年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是一致的。
延迟退休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已经大幅度提高到77岁。截止到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老人,65岁人口1.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8%和11%。
因为人均寿命延长,意味着退休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加之养老金的16连涨,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基金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养老金资金池有“干涸”的风险。
如果不采用延长退休年龄的做法,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多,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会出现失衡,缴纳养老金的人减少,但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却大量增加,必然会造成要老金资金池的日益紧张。
根据测算,如果不延迟退休年龄,2035年,我国养老金资金池将会“干涸”,最终影响到几亿人的养老金的发放。
因此,延迟退休迫在眉睫。
延迟退休后的待遇问题
延迟退休后,很多人担心退休后待遇问题。虽然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官方文件,但毋庸置疑的是,养老金的待遇必然会比现在的养老金待遇高,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做法。
具体如何调整,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和养老金调整,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本文由【小强财艺】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责必究。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