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因为当年的上山下乡,以致回城晚,工作晚,退休后养老金偏低。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造成部分老知青退休养老金偏低的原因,与当年的上山下乡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每个人的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有关。
应当这样说,曾经的知青,有一部分人养老金确实偏低,但是,这不是曾经当过知青造成的,也不是回城的早晚造成的。最根本的一条,是作为知青的人生道路走完之后,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道路造成的。
以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的77、78级大学生为例,这其中就有很多的知识青年。最长的在农村十年以上。这些学生里面优秀人才众多,有些还成为国家的栋梁。这里就不列举了。即便是平平者,养老金也高于一般的的人群。
即便按照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工龄也只占很小的权重。行业、职务、职称所起到的作用更大。反观那些养老金比较低的老知青,多数是回城后的发展道路不顺畅。或者是行业、职业问题,或者是在职场上的职务、职位问题。有的一直在企业,在基层,有的早早就下岗、失业了。这些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和曾经是不是知青没有关系。
所以,养老金偏低,和知青经历并无因果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党和国家在深入改革开放,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已经在开始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