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部评价两极化的电影。
评价的分歧会出现在“信息的处理”上,关乎故事、节奏、剪辑、台词等,而非主题、表演。
以上是我看到第20分钟时的感受,看到第30分钟时我已经能确定。
《没有过不去的年》对部分观众不太“友好”。
在观看电影前半段时,你可能会因无法短时间内归纳大量琐碎、无趣的信息,而产生无能的恼怒;观看后半段时,你可能会因不能接受各个人物的应激行为、台词,而产生质疑、轻视该电影创作能力的情绪。
但这部电影对另外一群观众“十分友好”:它能走进心里,击溃他们的理性,让他们在痛哭流涕中获得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个人是痛哭流涕者中的一员。
万家丽7楼7号厅的首映场,就两名观众,其中一个是我。观影过程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恼怒、无奈、反感到崩溃的过程。
说真的,你愿意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稍作停息,回过头想一想,那我竭力推荐你看这部《没有过不去的年》。
一开始,我很烦该电影琐碎而密集的生活化信息。家里的拌嘴、医院里的群像、城市里的众生,就算是巴尔扎克混稿费都不该写这么多。
当电影在20分钟处才慢腾腾地“介绍”完家族最后一个成员、在肉联厂打工的妹妹,我开始有些坐不住;接着是王自亮处理剧本、处理官司、处理情人的烂摊子,这时电影才30分钟,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恼怒。
当时我问自己,这导演是傻子吗,这些信息的必要性在哪?
但仅仅一秒钟,我就说服了我自己:这些信息是什么不重要,密集轰炸、让观众感到愤怒才重要!
以前我写小说的时候,就很在意怎么让读者感受到我描写之情境的内在情绪。如今看《没有过不去的年》,我觉得从创作者的角度讲,他们是棋高一着的——
这前30分钟的电影,根本就没有想让你理清楚什么,只是让你目不暇接、让你疲于思考,让你感受到生活是如何通过琐碎的事物拼凑成一张大网、通过并不那么重要的事物堆砌成一堵高墙。
我真的去回味了我的生活。
以前我并没有停下来考虑过一点,即我的生活是如何变得别人感觉还凑合,而我自己觉得一团糟的。但我能感受到,就是像这部电影放得那样,我关心每一处细节、因而疲于奔命,既缺乏游刃有余的能力,也缺乏安之若素的心态,所以每每在崩溃的节点都作无能的愤怒、自怨自艾的感慨……
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活是什么样,但我感受到我的生活跟这电影前30分钟传递的感觉,很类似。
接着看电影,我有些无奈,甚至带些反感。
无奈很好理解。兄弟姊妹四家子,每家都有自己的苦恼:
老大56岁了,行将苍老,却还要供养老婆、女儿们,一个字一个地挣她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当初送她们去美国迎接更好人生的理想他一人承担了,却捞到无人欢喜的结局。作为文人,他有自己的良知和风骨,但也早早弯下脊梁讨生活、谋钱财;作为顶梁柱,他对老母亲、妻子、儿女都尽到了基本的养护,却无法照顾到任何一个人的内心;作为男人,他早就功能衰竭,靠药物才能尽夫妻欢愉,但也禁不住对年轻肉体的渴望。他其实老了,只是自己不能老而已。
老二做非法勾当已经快藏不住了,老三虽孤儿寡母但也要活出面子,老四在工厂疲于应付困顿的生活。
谁容易?怎不无奈?
但我也反感——我反感剧中事务、人物太过真实,让我不得不想到自己、想到现在这个社会困惑的一面。
老大为什么要出轨?或许这要问无数中年男人为何要去大保健。老二为什么要找借口违法?或许这要问无数在市场上投机却能说服自己的人。老三为什么总是显得自私?或许这要问无数经历过孤立无援的生活的人。老四为什么甘于无能?或许这要问无数难以跃层的底层老百姓。他们在社会上各有原型,所以在剧中活灵活现、有生活气,让人怜爱、无奈也让人讨厌。包括老大的老婆是个年华不再、无法独立生存的家庭主妇、陪读妇女,她的现在和未来,让人既哀又愤;老大的大女儿就像无数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花着父母血汗钱留学镀金却一无是处,连宗谱是什么都不懂却自以为很懂得父辈的生活、情感,连工作都找不到却自以为换个地方甚至干脆拿钱创业就能获得更好生活。
我讨厌这电影里的人,因为他们太真实了;这些入骨的事情一般我不喜欢挑明了讲,讲出来伤害到脆弱的自尊。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方式和内容上,都让人“不悦”。
然而没法否认,它就是生活。
电影中每个人都心存善良,但每个人都身患“公主病”。不止是养家糊口是拒绝更多付出的说辞,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都可以矫情到拿“努力投简历”作说辞,一个肉联厂的女工,也可以拿“塞班岛7日游”来之不易作说辞。当然,每个人有追求自己身心愉悦的权利,但是,获得自身愉悦的同时,不都有丧失其他东西的代价么?
每个人都关注着自己生活的不尽人意,变着花样表演着自己的内心的脆弱,期待他人更多地关注自己。
这是时代病。人们即便实际上衣食无忧,但也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自己的人生本不应该如此。大家都找不到是谁的错,只是拒绝承认是自己脆弱以及想要太多。
当然,它并未止于将生活灰色的一面劈头盖脸、赤裸裸地呈现,它以一个老母亲的温柔,照亮了电影故事和观众。80岁的母亲,因体谅儿女而自愿进养老院,因感恩对自己好的学生而愿意卖房出钱给他治腿。她怀念拉扯孩子们长大的岁月,也谅解他们因生活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行为,她包容一切、爱着一切,如果有必须牺牲的,那就牺牲她好了。
所以,越到电影后面,我越是崩溃。
我感到自惭形秽,感到羞愧难当,感到无力也感到后悔。
和我的年轻读者们一样,我度过的仅是小半生而已,但已经相当蒙昧。我向往世界,却不了解自己的家乡;我自以为博爱,其实半个亲人都没照顾过;我以为我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和人生价值,实际上一直在画地为牢、不知所谓;我自我感动地匹马戍梁州,最终得到的只是身老沧州!
(End.#没有过不去的年吴刚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