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义乌市财政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施策,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体系健全、优质高效的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政策,真正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一、固本强基,完善养老保险政策体系
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并对80周岁以上老人按不同年龄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100及500元的高龄津贴;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2020年将继续在每人每月245元的基础予以上调。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建立土地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待遇。2020年共安排各类养老保险财政补助4亿元,确保各类养老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
二、多元服务,提升居家养老保障质量
加快实现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照料中心(站)全覆盖,构建“1+14+N”居家养老服务网,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多元助餐、服务补贴等多种模式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3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134家,除去因有机更新等缓建的49个村居外,基本实现助餐、配送餐服务全覆盖。
三、强化保障,加快养老机构建设进度
全面启动镇街敬老院改造升级,将养老机构改造工作列入年度民生实事,累计投入5.8亿元开展镇街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预计2020年底11家镇街养老中心全部顺利完成提升改造并全面实现社会化运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对新建总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床位数达到100张以上且硬件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的社会养老机构,正常运营当年,以实际建安投资额为基数,按同期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标准进行补助,连续补助5年。加大运营经费补助,根据入住老人总计入住天数折算后的实际入住月份,按每月300元的经费补助标准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运行经费补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681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40.9张。
四、谋划长远,试点医养结合长护探索
率先在省内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覆盖全民、待遇均等、服务便捷的基本政策体系和经办服务机制。目前共有5366人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近2000人在享受人性化照护服务。建立“1+14+X”形式医养结合服务体系(1家市属综合医院为老年医学龙头医院+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目前义乌市全市各养老机构已通过内设医院(医务室)、就近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等多种形式,全面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分享到:
【来源:金华市财政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