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敢想敢干,有闯劲儿。”
“她特别有爱心,是个大善的人。”
“她脑子好,做事细心。”
“她特别热心,自己的事儿还忙不过来,但总惦记着要去帮别人。”
……
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亲朋好友眼里,马金莲的形象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敢想敢干、能干、有爱心、热心肠”,几乎每个人提起她,都会说到这几个词。
正是这些特质的聚集,推动着马金莲一步步往前走,2020年10月17日,她站在了领奖台上,拿到了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奖杯。
电视机前的“三个爸”——她是一个有爱、实在的人
“你的三个爸在看电视呢。”马金莲一回到家,就有人跟她说。果然,推门进去,电视机前的一排椅子上,亲爸、公公、干爸三个人一字排开,盯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
亲爸、公公自不必说,都是自家人。干爸胡恩亮是另外一个村的五保老人,没儿没女没老伴,老人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去年一场意外导致腿部骨折,原本能够自理的老人一下变得生活困难。四处打听养老机构,今年农历3月,老人听说马金莲开了一家养老院,就找人传话,说想住进来。
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马金莲对老人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虽然大家都不支持她免费接收老人,但马金莲还是毫不犹豫地把胡恩亮接到了自己的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免费住着。
虽然有护工精心照顾老人们,但只要有空,马金莲自己也要挽袖子进厨房做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陪老人们聊天,给他们换衣服、洗脚、剪指甲、清理大小便甚至擦屁股,连儿女都难做到的事儿,她都做到了。
“我觉得她特别好,就提出认个干闺女,给她一说,她也同意。”胡恩亮不善言辞,坐在电视节前,握着马金莲的手,只是一个劲儿地夸她“好!好!”因为养老服务中心装修改造,9月初,老人们都回了自己家,只有胡恩亮留了下来。“他房子年久失修,住着太危险。我就跟他说,反正你也没地方去,就留在这儿吧。”马金莲说,不管遇到啥困难,她都会一直照顾老人。
在马金莲的手机里,有很多视频片段,大部分是老人们唱歌跳舞笑成一片的场景,有的老人年龄大了,只能坐在轮椅上,也跟着抬手做着动作,很是开心。有两段视频是马金莲在给老人们跳舞,动作虽然简单,但老人们看得开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薛改改是懿星职业培训学校开业后的第一批学员,因为之前就和马金莲认识,学完后就被留下来在学校工作。说起对马金莲的印象,她第一句话就是“大善,实在。”薛改改说起平时相处时的细节,“每次和她相跟着出去,看到有要饭的残疾人,她都要给钱,我劝她别给,说‘你能管多少呢’,她就说自己总是比那些人强,‘给一点儿算一点儿’。”
“除了免费接收老人,其他老人住进来的时候,说好了水果什么的是家里人买,但她只要回去,总要给老人们带好吃的。”薛改改说,应季水果,老人们就没缺过,春天草莓二三十块钱一斤,马金莲给老人们买起来毫不心疼。端午节前后,老人们能吃上好几次粽子,西瓜下来了,她也是赶紧给老人们买上,“自己也不是个有钱的,但她就是这样。”
书架上的《华为管理法》——她是一个心大、敢想敢干的人
“你觉得女儿做到哪种程度就算成功了。”在懿星养老服务中心也是马金莲的家,山西晚报记者问马金莲的爸爸。
“我觉得养老院能住满人就成功了。”马爸爸笑着说,眼神里带着向往。懿星养老服务中心的规模是30张床位,目前包括3位免费接收的人在内,总共住了15人。
说起女儿,马爸爸说她“敢想敢干”,具体到做什么,他说:“有的事情,我不同意、不支持,但也管不了。”语气有些无奈,又有些自豪。
女儿是自己养大的,但马爸爸并不了解女儿的心究竟有多大。
同样的问题抛给马金莲,马金莲说自己的三年规划是开一家成规模、能住上百位老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将来还想开一家专门接纳无父无母孩子的机构,“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老人(无子女的老人)有儿女,让孩子(孤儿)有父母”。
马金莲的书架上,放着《家政学理论》《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2016中国创业榜样》《养老护理员》等书籍。开着懿星职业培训学校、懿星养老服务中心,看这些书都属正常。
不过,提起自己所看的书,马金莲说到的是《华为管理法》,“看了《华为管理法》,对比一下,觉得还自己差距很大,我还得继续努力。”这句话让记者感受到了马金莲的“野心”。
正是这份野心,让马金莲这个农村妇女,没有满足于围着老公、孩子、灶台转。她开服装店、开旅馆,即便经受挫折,欠了外债,但她不服输,2017年又开起了家政公司,之后又办了懿星职业培训学校,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虽然读书不多,但她在大家眼里,是一个思维超前、有想法敢创新的人。
正是这份“野心”,让虽然刚上小学三年级就辍学的马金莲从未放弃学习。跟着女儿学认字,在家政公司当洽谈师时看了许多心理学的书,开了公司后学习企业管理,连ABC都不认识的她愣是学会了用电脑。如今的她,不仅有时间就看书,也开始练习写字,“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以前没觉得有啥,现在觉得这肯定不行,所以就买了很多字帖,只要有空就练。”
说起马金莲,爱人刘世平用了5个字:“太了不起了”。俩人是自由恋爱后结婚的,谈起当初看上的姑娘,刘世平说不敢相信她会有今天的成就。“她就是敢想敢干,以前是每天干活,两个人在一起奋斗,现在我就是全力支持她,对她好,多关心,多支持。”刘世平说。
未来的她究竟会是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清晨6点的电话铃声——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昨天晚上12点才睡,早上6点就被电话铃声叫醒了。”10月27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一行人赶到马金莲家时,她还穿着睡衣没来得及换,从早上6点就开始忙着接电话、打电话,早饭也就将就着吃了两个鸡蛋。要换衣服了,她打开放在地上的行李箱,原来,她回来后连行李箱都没来得及收拾。
前一天晚上打电话打到半夜12点,第二天早上6点就开始接电话,马金莲忙的是调解闺蜜的情感纠纷。闺蜜比她小几岁,和男朋友之间出了点问题,她在中间各种劝说,连讲道理带想办法。
10月25日,结束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的马金莲回到柳林。培训学校要搬家、北京方面要对接,要接受记者采访,一件件事情都摆在她面前,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但她并没有因此就忽略闺蜜的事儿。
“你说你遇到这种事儿,会不会像我这样?”在车上,马金莲收到了闺蜜的一条信息后问记者,还没等记者回答,她又说,“不行,这事儿我得管。两个人都挺好的,感情也很深。我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不想他们就这么分开,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热心!”薛改改这样评价马金莲,谁的事儿她都放在心上,姐妹们谁家有个矛盾有个问题,她都当成自己的事儿一样来解决,脑子好又会说话,“自己的事儿都忙不过来,还要忙别人的事儿。”薛改改说。
正是这种热心,让马金莲身边有了一堆好姐妹。马金莲打算开家政公司的时候,除了一身外债,一点钱都没有,姐妹们这个三千那个五千凑起了她的启动资金。培训学校的薛改改、崔翠荣,懿星养老服务中心的院长张改莲都告诉记者,她们愿意跟着马金莲干。
“辛苦,但是干得开心。”薛改改说,自己儿子在太原上班,女儿就给儿子说,“将来有娃了不要让妈看,让咱妈跟着马经理干。”崔翠荣家在离石区,每天坐公交往返于离石和柳林,但她说不怕跑,会继续干下去。
这种愿意不是单纯当作一份工作,虽然培训学校、养老服务中心是马金莲开的,但大家干起来都当自己的事情一样,遇到问题互帮互助,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借钱是对友情最大考验”的社会,只要马金莲遇到资金紧张,这些姐妹们就会想办法去帮她借钱。
除了天生的热心肠、姐弟五人中排行老大的习惯,马金莲说,自己如今走到这一步离不开热心人的帮助,“2017年年底的时候,要过年了,我还没钱给大家发工资,从离石区回柳林的客车上,我坐在那儿越想越难,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流下来。旁边一位陌生人就问我遇到啥困难了。一开始我觉得素不相识,还对人家没好话,结果人家就说‘你看你这人,遇到啥困难就说,万一能帮上忙呢’。我给人家说了情况,没想到人家临下车钱就真的给我丢下一万块钱。虽然我没要人家的钱,但心情却好多了。陌生人对我这么热心,我就要把这份热心和爱心传递下去。再说了,别人的事儿我都能帮着解决了,难道我自己遇到事儿还能解决不了?”
这是一个用热心换取热心的故事,也是一个爱心汇聚力量的故事。
两天的采访,山西晚报记者从马金莲身上看到了很多特质,比如聪明、有韧性、能容人、细心,等等,但是,正是有了不服输、能折腾的精神、有关爱他人的心、有一副热心肠,才成就了如今的马金莲。而这些特质,也将推动着马金莲继续向前,带动着更多人通过奋斗走出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山西晚报记者 滑艳兵
(责编:褚嘉琳)
【来源:山西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