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关乎民生,关乎人们的生活,一项项相关的政策开始落实实施,带给我国百姓的惊喜福利源源不断。今天就说说关于养老金的问题。2021年,养老金经过17连涨,31省份将最晚于7月1日之前将进行补发,意味着退休人员能多拿到100元-200元的养老金,对于退休的老人们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这也是民生的一大福利。
现在,2021年的养老金上涨已告一段落,那今后还会涨吗?2022年至2025年,这是十四五时期的养老金还会保持上涨的趋势吗?还是就不变了吗?这是广大退休人员最关心的事情,2021年的养老金上涨才刚结束,就有期待着下一次,这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呢?其实不然,我们的国家已经给大家规划好了。
6月30日,人社部为人们解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看。6月30日,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人社部正式向外公布。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并明确表明“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平稳。”
规划中的“社保待遇的稳步提高”
从这个规划看出,在2021年至2025年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将会稳步上升,同时社保的待遇也会稳步地提高。2021年的养老金上涨其实是一很好的开头,在这项规划中,2022年度2025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依旧会往上涨。我国有1.2亿多的退休人员,这项规划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1963年出生的人口将于十四五期间迎来退休潮,那一批人口占比量并不在少数。到那时,我国的退休人口肯定不止1.2亿人。人社部经数据统计,在十四五期间,会增加近4000万的退休人员,也就是在现在1.2亿的退休人员上增加3分之一,这么看来,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也就是说到2025年,我国的退休人数奖会达到1.6亿人之多。
那么,未来的养老金的涨幅会有多少,现在似乎很难预测。2018年至2020年,养老金连续上涨三年,涨幅5%,2021年一年就上涨4.5%。要想实现社会保险期、待遇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调整,要综合考虑的物价的变动,职工们平均工资的增长、基金的承受状况,还有国家财力的等各方面,才能有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机制。
那么,未来养老金能否实现稳步上涨,主要还是要看其中4个因素。
物价的变动
物价是第一要素,主宰着人们的生活支出,是重中之重。养老金上涨的目的就是应对上涨的物价,会对退休人员生活品质造成影响。如果物价上涨,但养老金不涨,退休人员除了养老金就没有其他收入。这样,他们的生活水平就要下降,更无什么品质要言。
所以为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不降低,实质上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养老金的上涨。在某种意义上,养老金的涨幅要略高于物价的涨幅,这样才能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不降低,这样的上调对退休人员来说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也是左右养老金上涨的标准。这主要是为公平考虑,在职员工在缴纳养老金,退休人员在领用养老金,其实是互补关系。在职职工的收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对比与相互均衡的关系。两者同时在分享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成果和红利,所以二者要公平,不能一方高,而另一方低。
基金的承受能力
养老金能否平稳上涨,主要看社保基金是否平稳增长及其承受能力。因为养老金的发放靠的就是社保基金,它是养老金的衣食父母。养老金的旱涝保收主要看的就是基金的承受能力。
到现在为止,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金额超过4万亿元,养老金一旦上涨,就代表着社保基金的开支会增大。所以,人社部门必须要视社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而行事。要想我们的养老金能平衡上涨,每月能按时发到退休人员的手上,那么就要保证社保基金的正常运转,要量力而行,要多少钱办多少事。
我国的财力
现在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百岁老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再则,退休的人员也与日俱增,社保基金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国家财政在一定的时候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总体来看,由于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长,而且随着寿命延长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在延长,所以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是与日俱增,因此,财政也会给予补贴。2020年,中央财政对其的补贴金额就达到5800多亿元。因此,国家的财力状况也是一重要的因素。
事实证明,养老保险能否平稳上涨主要取决于以上四大因素。要相信在我国各个部门的群策群力与合理规划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老人能够安度退休生活,年轻人能够安心地致力于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作贡献。